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漫谈膏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漫谈膏方
[复制链接]
120
|
1
|
2014-4-21 09: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冬令最宜他季也可服用
□ 施仁潮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人们在长年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保健理念——“冬令进补”。</p> 大自然寒冬树叶飘零,腐殖入土,于是有了来年的枝繁叶茂;人们在冬令进补,能为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冬令天气寒冷,万物藏伏,人与天地相应,人体精气内藏蓄积,是将息进补的好时节。现代医学观点,冬季气温低,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需要摄入比热天要多得多的营养物质,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此时人们的食欲旺盛,能较好地吸收。从经济角度来说,秋收后有了收获,人们调养补益也有了经济基础。于是,“今冬进补,明年打虎”的说法,成了人们买补品、吃补药的最好的理由。
吃人参是补,喝大补药是补,膏方为冬令进补提供了上好的选择。人们冲着补养,走进中医医院、中医堂馆,少由上千,多则上万,定做膏方,调养补益。但是,膏方不是冬令的专利,其他季节仍可服用。关键是不同的季节,处方用药需要因时制宜,不能一成不变。事实上,许多慢性病患者,一年四季都在服用中药,关键是医生的灵活用药,权宜达变。只要掌握了这个精髓,服用膏方何独拘泥于冬令?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有两则医案:
光绪年四月初十日,张仲元、姚实生谨拟老佛爷理脾调中化湿膏:党参、炒生于术、陈皮、姜连、炒神曲、炒谷芽、砂仁壳、麦冬、茯苓、炙香附、藿梗、炙甘草。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少兑炼蜜为膏。每服一匙,白开水冲服。
光绪年七月二十九日,老佛爷加减扶元益阴膏:党参、于术、茯苓、山药、归身、女贞子、白芍、丹皮、砂仁、鹿角胶、香附、银柴胡。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加鹿角胶溶化,兑炼蜜为膏,每服四钱,白开水冲服。
上两则医案,一是四月,一是七月,均非冬令。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的记载中,御医开的膏方,还有二月的祛风和脉调气利湿化痰膏,三月的资生健脾膏、清热养肝活络膏,四月的调气化饮膏、调中清热化湿膏,五月的调肝和胃膏,六月的五味子膏、益气平胃健脾膏,七月的扶元益阴膏、明目延龄膏,八月的二冬膏、梨膏,九月的扶元中和膏、润肺和肝膏,十月的清嗽止渴抑火化饮膏,十一月的养阴调中化饮膏。可见一年中都可开膏方,服用膏方。
<p> 那么,为什么其他季节服用膏方的人会少得多呢?究其原因,一是春夏季人们的食欲往往较差,膏方易碍胃;二是天气转暖后,膏方易烊化,出现霉变。由于人体自身的原因及天时的影响,服用者自然减少,医院、店堂也收起了熬膏的器具。如今,冰箱的使用十分普及,气温在20度以上的,可以将膏方放冰箱中冷藏,在连续服用一个月后隔水蒸煮一次,可以杀菌防霉变,无变质之虞。从适应时令的需要、适应胃肠的需要来看,每料膏的药量不要太多,可在服完一料后由医生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调整方药,一年内数次开方熬服,能适应春夏秋冬不同时令特点的调养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wli5555
|
2017-1-4 22: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mbld382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