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甲肝应警惕四种饮食

[复制链接]
查看273 | 回复1 | 2010-9-22 1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往往因携带病毒的食物、餐具和水源引起,传染性很高。有关专家提醒,甲肝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式传染疾病,因此预防关键在重视饮食卫生,尤应特别警惕以下四种高危饮食行为。
高危行为NO.1——爱上大排挡
春季气温回升,路边的大排挡也开始热闹起来。不少人因为大排档的经济实惠和地道的美味而流连忘返,但常吃卫生条件没有保障的大排档却极易惹甲肝上身。专家表示,甲肝病毒在春季极其活跃,可通过不洁食物和感染者唾液迅速传播,而大排档的食物和餐具往往没有经过严格清洁和消毒,无法消灭甲肝病毒,因此成为致病源。
专家提醒:个人在春季应尽量减少到大排档就餐的几率;如果到大排档就餐,应选择卫生条件相对较好的摊挡;菜肴选择上应尽量避免生食、凉拌菜;用餐宜选用一次性餐具。
高危行为NO.2——生吃海鲜
春季之所以甲肝高发,与此时海产品大量上市有直接关系,不少人正是因为喜欢生吃海鲜,感染上甲肝。据健康863网的疾控专家介绍,海产品携带的甲肝病毒生命力和致病性都非常强。由于海洋生物是借滤水进行呼吸,倘若其生长水域受到甲肝病毒污染,它们便会把这些病毒过滤到体内,长期蓄积于消化腺和肝脏,因此甲肝病毒在一般环境中,只能存活1个月,但在海产品体内却能存活3个月左右。
专家提醒:容易携带甲肝病毒的海产品有虾类、蟹类和毛蚶、牡蛎、蛤蜊、蛏子等贝类,其中尤以贝类海产品最“危险”,1988年上海曾爆发因食用不洁毛蚶引发的大规模甲肝疫情,超过30万人染病。海产品携带的甲肝病毒非常顽强,即使是放在100℃的高温环境下,也要4至5分钟才能消灭,所以生吃、半生吃或仅用一般的开水涮等食用方式都易感染甲肝病毒。个人食用海鲜务必烧熟煮透,并有所节制,以免惹病上身。
<div >
岚峰pisces | 2016-6-7 17: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不是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