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饮食 当防甲肝

[复制链接]
查看220 | 回复1 | 2011-12-19 07: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气温起伏大,雨水频繁,过完温馨的春节之后,人们陆陆续续都开始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新的一年奋斗做准备,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空气湿度较大,细菌繁殖快,很容易感染急性肝炎。专家提醒市民,冬春季节,市民最要防范的是在外饮食感染甲肝,同时切勿生食水产品和蔬菜。
不随便喝生水
喝生水是一种极其危险的高危行为。春季天气渐热,有些人,尤其是运动量大的学生和孩子,往往在大量出汗后,为了图省事和凉快,就随便找生水解渴。同时由于出门春游的人较多,这部分人群在外饮用生水的几率也较高。专家指出,水源是甲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而且一般大规模的甲肝爆发,都是因为水源污染导致。因此喝生水的行为,应坚决禁止。
专家提醒:个人在春季要特别注意饮水安全,无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都应在烧开后再喝。即使是桶装饮用水,也应谨防其水源或者中间环节受过污染,例如2008年4月贵州就曾爆发因不洁桶装水引发的群体性甲肝疫情,近300人被感染,所以为安全起见,桶装水也应烧开后再喝。
不吃半生的蔬菜
专家介绍,在我国很多地方,施肥用的粪便未经过杀灭活病原处理,蔬菜被施用了这样的肥料后,即可能含有病毒感染者的病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易由此传播。除了蔬菜等食品外,水源、餐具被污染后,也可引起散发感染,并常有爆发性感染。
但这些病毒很容易经加热而被灭活,失去传染性。所以,市民在外就餐尽量不要去卫生条件不充分的餐馆用餐,或者尽量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蔬菜。
禁止生吃海鲜
春季之所以甲肝高发,与此时海产品大量上市有直接关系,不少人正是因为喜欢生吃海鲜,感染上甲肝。据健康863网的疾控专家介绍,海产品携带的甲肝病毒生命力和致病性都非常强。由于海洋生物是借滤水进行呼吸,倘若其生长水域受到甲肝病毒污染,它们便会把这些病毒过滤到体内,长期蓄积于消化腺和肝脏,因此甲肝病毒在一般环境中,只能存活1个月,但在海产品体内却能存活3个月左右。
专家指出:容易携带甲肝病毒的海产品有虾类、蟹类和毛蚶、牡蛎、蛤蜊、蛏子等贝类,其中尤以贝类海产品最“危险”,1988年上海曾爆发因食用不洁毛蚶引发的大规模甲肝疫情,超过30万人染病。海产品携带的甲肝病毒非常顽强,即使是放在100℃的高温环境下,也要4至5分钟才能消灭,所以生吃、半生吃或仅用一般的开水涮等食用方式都易感染甲肝病毒。个人食用海鲜务必烧熟煮透,并有所节制,以免惹病上身。
最后专家提示:甲肝及戊肝患者初期往往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的症状,由于这些症状类似感冒,因而许多患者只是当普通感冒来治,不仅耽误了治疗,也提高了传染他人的可能性。专家因此建议,吃熟食,不生食水产品和蔬菜,勤洗手就可有效预防甲肝及戊肝;同时在吃过生食一段时间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肝区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肝功能检查。
甲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因此通过甲肝疫苗或甲肝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接种能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是建立免疫屏障的有效方法。(责任编辑:小医)
<div class="par_zx_btn">更多甲肝问题,请点击→
蠢华磊 | 2016-12-7 14: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