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甲肝易传染须加强防护

[复制链接]
查看209 | 回复1 | 2012-2-23 10: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 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新闻背景回顾:
随着气温升高,灾后卫生防疫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福建省卫生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要采取措施避免大灾之后发生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卫生防疫工作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卫生厅组织省级防疫专家深入灾区评估灾区公共卫生状况,根据灾区具体情况,制定灾后防病技术方案,指导当地开展灾后防病工作。
灾区的灾后防病物资支持得到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卫生厅派3部专车共运输漂白粉16吨、漂白精片1.1吨、杀虫剂敌敌畏7吨、小型电动喷雾器40套、口罩1.6万个等卫生应急物资,增援三明、南平、龙岩。
目前,福建各灾区强化了灾后疾病和病媒生物监测,甲乙类传染病的监测,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并在原有传染病监测的基础上,加强疾病早期预警,增加疾病症状(发热、腹泻)的快速监测,28日起实行日报告。全省其他地区也部署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提醒:灾区甲肝易传染须加强防护
(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是甲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这种方式多发生于学校、幼儿园、部队、工厂等集体单位和家庭,故可引起流行,也可仅出现散发病例。近年来,发现甲肝患者中许多人有蓄长指甲的坏习惯,指甲长了,又不注意卫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长指甲数点钞票、剥削果皮、当牙签剃牙及摄取食物等,极易将病原体带入口内而感染上甲肝病毒。
(2)水源传播:这是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来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农村,由于无自来水设施,人们多引用井水、河水或沟塘水,当身体抵抗力减弱又饮用被污染的水后,极易引起感染,并出现暴发流行。
(3)食物传播: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哈蜊和毛蚶等。此外,患甲肝的饮食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后引起的暴发流行也屡有报道。此种传播方式引起的甲肝流行潜伏期多比较短暂,且病情较重。(责任编辑:林雨芬)
<div class="par_zx_btn">更多甲肝问题,请点击→
ccwbm48w | 2017-1-1 06: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