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传染病论坛
›
肝病治疗中心
›
乙肝“阳转阴”莫轻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乙肝“阳转阴”莫轻信
[复制链接]
264
|
1
|
2011-1-6 05: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眼下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说得神乎其神的治乙肝广告,很多“专科”、“中心”公然宣称“阳转阴,一年包愈”等,这种大话引得很多患者趋之若鹜。
真的有如此神奇的“阳转阴”效果吗?
记者为此走访了医疗专家,请听专家的特别提醒。
“乙肝包治”是骗人的
乙肝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疑难病症,按照目前世界肝病学界对慢性乙肝的认识,该病治愈率平均不会超过5%。医学界曾有人这样说过,谁能找到根治乙肝的办法,那么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肯定非他莫属。
那些宣称“包治乙肝”的人,说其奥妙在于所谓的“基因疗法”和“特有的特效药”。对此,有关专家明确指出,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目前仍在试验室研究阶段,并没有应用于临床。而对于所谓的“特效药”,专家指出,目前世界上治疗乙肝药物的功能只是抑制病毒再生、保护肝脏。“乙肝包治”根本无从谈起,那是欺骗患者的不实之词。
专家认为,识别乙肝病毒阳性转为阴性的指标,目前主要根据通用的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指标,包括表面抗原及其抗体等指标。根据医学界的跟踪观察,每年的自然转阴率仅为3%—7%。阳转阴不仅缓慢,而且目前也并不存在肯定能使阳转阴的药物。
“转阴”,也不是乙肝治愈的标准。乙肝“小三阳”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以后的一种免疫状态,是一种标记物,一般不会转为阴性,也不一定要转为阴性。
虽然至今还没有能杀灭乙肝病毒的特效药物,但通过抗HBV、免疫调节、护肝等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措施治疗,可以抑制及遏止乙肝病毒的复制,使其减少甚至消失,e抗体转为阳性,即所谓的“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对“小三阳”患者继续治疗,可能会提示乙肝临床治愈,但“小三阳”不会再转阴。而对于病毒曾经感染人体的血清标记物,转阴或不转阴都没有任何意义。
由此可见,在一些广告中,那些所谓采用“特效药物”、“高精尖手段”、“创新基因疗法”等,“保证”使乙肝“大小三阳全部转阴”的说法,是多么的站不住脚。
“转阴”具有两重性
过去认为乙肝病毒多项指标检查(如乙肝病毒“两对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等)转阴了,病情自然也就好转了。其实,乙肝转阴具有双重性。
有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方式等,出现乙肝病毒指标的转阴。最常见的是“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或是“小二阳”(即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有时甚至转为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乙肝恢复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愈和自限,一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发生的积极反应。
但有的患者反复用药治疗,或者未经特殊治疗,也出现了乙肝病毒指标的转阴,而他们的症状、体征却不断加重,出现疲乏劳累,腹胀纳差,面色萎黄、肝功能损害加剧,凝血机制恶化等。这种情况说明,这些转阴可能是病毒变异造成的。乙肝病毒变化形式是极其复杂的,决不能用一元化解释。病毒变异后,使乙肝病毒e抗原不能产生,以致检查e抗原为阴性,但它并不代表病毒复制的减轻或消失,病毒复制依然在暗中进行,使病情迁延不愈。
病毒变异导致转阴,不仅导致医生的误判,还会导致乙肝疫苗接种失败。因此,乙肝治疗过程中不必一味要求病毒指标转阴,而应首先强调肝功能的长期正常及稳定。
不要过分焦急担心
乙肝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要过分焦急担心。临床证实,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精神因素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并将活化一些遗传上存在的不良基因而并发其他疾病。治疗过程中,要放下包袱,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忌酒。
此外,患者要注意定期检查,自备一份档案。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及B超检查,以及时发现是否已发生隐匿型肝炎(转氨酶正常但B超光点粗糙不匀或球蛋白升高),及时治疗就可能防止发展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及其他合并症等。若出现明显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感或腹胀、腿软、右上腹隐痛、食欲下降等,就应及时就医,延误治疗易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求治当心误区
误区一:阳性指标就要治疗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有的仅仅是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影响其正常学习和工作。
误区二:新药、贵药就是好药抗病毒新药、贵药,多系进口,前期实验或临床研究都在国外进行,有许多药物国外尚未大量用于临床,长期效果仍是未知数。有的抗病毒药在治疗欧美人的肝炎时疗效明显,但用于我国的肝炎患者时,却疗效不佳,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
误区三:偏方能够治大病偏方多出自民间,药物组成不详,其中是否含有有效治疗肝炎的药物以及含量多少常不得而知。偏方未经任何药监部门审核,也无批准使用文号,患者切勿盲目使用。
误区四:肝炎必向肝硬化发展肝硬化、肝癌与乙型肝炎有关,但不是必然转化。最终发生肝癌的为少数,这很大程度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况,免疫状况则与情绪息息相关,因此要正确认识乙肝,不要为盲目转阴到处跑。
仔细识别药物广告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乙肝药物广告随处可见,将所售之药吹得神乎其神。那么,如何在这些铺天盖地的药物广告中识别真伪呢?
1、针对药物适应症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的药物也有所不同。有的侧重改善肝炎症状,有的降酶效果良好,有的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弄清楚所服药物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避免盲目购药。
2、区分药品与保健品药品具有治疗作用,而保健品和保健食品只能增强体质、补充营养。区分的办法是看药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有“准”字批准文号的才是药物。
3、动物适用,未必适用于人有些广告有“此药经动物试验可使动物产生乙肝抗体”等说法。动物细胞和人体细胞相差很远。实际上,一种药物在动物体内和试管内的作用,不一定能够体现在人体内。
4、不要批发和邮购药物用药须遵医嘱。患者图省事、省钱,从厂家批发或邮购了大量药品,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医生建议更改治疗方案时,就会造成很大损失。
5、不要轻信承诺一些广告动辄承诺“无效可退药”,“60%的转阴率”,并宣称有所谓的权威部门“监制”、“推荐”、“认定”等等。其实,这种部门并无推荐任何药品的资格,至于那些“奖状”“证书”之类也不能轻信。
6、警惕借助专家作宣传某些药厂假借专家名声,未经专家本人同意就进行宣传,或者这种宣传纯属专家的“代言”行为。对此,只需打电话到专家所在的医疗单位,就可了解到真实情况。
<div class="par_zx_btn">更多乙肝问题,请点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murl8415
|
2016-7-16 19: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的父亲=教父,教授的干爹=教父Ⅱ,教授的丈人=教父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中药方剂
会员之家
尊生保健
zglv5217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肝病治疗中心
突发急性传染病,甲流,禽流感,SARS
布鲁菌病
出血热
乙型脑炎,流脑,脑炎脑膜炎
手足口病
麻疹
肠炎,痢疾,疟疾
性病,艾滋病
风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
寻医问药
患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