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传染病论坛
›
肝病治疗中心
›
“大三阳”转阴是陷阱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大三阳”转阴是陷阱
[复制链接]
435
|
1
|
2013-3-20 23: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治疗乙肝究竟有没有特效药?应以控制病情为主,还是以使病毒检测指标转阴为主?“转阴王”和“肝炎克星”可信不可信?这些问题颇具代表性。为了赚钱,一些广告的内容违反基本的医学常识,厚颜无耻地大吹特吹,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自诩为“转阴王”、“肝炎克星”的“神医”们,宣称乙肝难关已被自己突破,经他们治疗,“大三阳”可在3~5个月的时间内全部转阴,并谎称其成果已得到卫生部的认可,而且在世界各地引起轰动……更为滑稽的是,有的“神医”竟打出祖传治乙肝的招牌。殊不知,乙肝被明确诊断和命名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真不知“祖传神医”是怎样在几百年前便可正确辨识乙肝的。更为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卫生部及相关权威机构没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宣布过某药为治疗乙肝的特效药,也没有认可过“大三阳”可以全部转阴这种说法。
“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保肝要与抗病毒并举
乙肝患者常常肝功反复波动,转氨酶时高时低,症状(疲乏、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时重时轻。医学研究表明,上述异常与肝脏炎症的程度密不可分,炎症越严重,肝功波动越大,症状越重。肝脏炎症总是反复的主要原因是潜伏在肝脏内的乙肝病毒无休止地复制。病毒复制程度越高,肝脏被损害的程度越严重,肝功异常也就越甚。天长日久,正常的肝组织被一片片纤维组织所替代,最终就会演变成肝硬化。这就像锅中沸腾的开水,病毒不断复制的活动就像锅底下燃烧的柴火,柴火越旺,水沸腾得越甚。长时间的沸腾必将耗尽锅中之水,最终酿成大祸。
为使锅中煮沸的开水尽快平静下来,一种方法是向锅中添冷水,即“扬汤止沸”法。但是过不了多久,水又会沸腾起来。使用保肝、降酶、降黄药,使异常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如发现白蛋白降低,将其补充上来,此即“扬汤止沸”法。但是过上一段时间或是一旦停药,肝功会再次异常,白蛋白又会下降。
目前的保肝及恢复肝功能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1.维生素类,如施尔康等。2.促进肝脏解毒的药物,如肝太乐、还原型谷胱甘肽(TAD)等。3.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4.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各种氨基酸制剂、血浆等。5.促进胆红素代谢与排泄的药物,俗称降黄药物,如门冬氨酸钾镁、保胆健素、茵栀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苦黄注射液等。6.抗纤维化药物,如复方鳖甲软肝片等。7.降酶药物,如五味子制剂(联苯双酯等),山豆根制剂(肝炎灵注射液),甘草制剂(甘草甜素、强力宁、甘力欣等),水飞蓟制剂,齐墩果酸知己等。8.免疫增强药物,如胸腺素(肽)、白细胞介素-2、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左旋咪唑等。
另一种方法是熄灭锅底下燃烧的柴火,即“釜底抽薪”法,这是治疗乙肝的根本方法。其目的是彻底清除盘踞在体内的乙肝病毒,使其无法复制和捣乱破坏。与“扬汤止沸”法相比,这种疗法难度大,任务重,目前尚有不少难题有待攻克。经过长期的努力研究,目前我国已生产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药物,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可称得上初见成效。这些药物可使乙肝病毒的主要检验指标,如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转阴率达30%左右。也就是说,现在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已达到了暂时反应和部分反应水平,尚未达到完全反应水平。
目前较为公认的抗病毒药物有:1.干扰素类,如重组a-2a干扰素、a-1b干扰素、a-2b干扰素等。2.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拉咪呋啶、无环鸟苷等。3.阿糖腺苷与单磷酸阿糖腺苷类。4.干扰素诱导药物。另外,基因疗法、导向疗法等尚处在研究阶段。就目前的乙肝治疗情况来看,“扬汤止沸”法仍占主导地位。一是因为它收效较快,立竿见影,用药适当时,升高的转氨酶或胆红素可迅速下降。二是相对来说,这些对症疗法花钱少,病人易于承受。三是目前“釜底抽薪”式的抗病毒治疗不仅药物价格昂贵,疗效也不显著。但我们还是主张采取“扬汤止沸”法和“釜底抽薪”法双管齐下的综合治疗,以便收到较好的疗效。
治乙肝别一味求“转阴”
各种乙肝的所谓转阴治疗是目前乙肝治疗中最复杂、疗效最不明显、最易导致治疗紊乱的一个环节。科学地说,最有可能转阴的肝炎病毒指标是e抗原(HBeAg,“大三阳”中的第二项)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表示病毒复制程度的指标)。HBsAg(“大三阳”中的第一项)的转阴可能性不大,HBcAb(“大三阳”中的第三项)几乎不可能转阴,即便是转阴了,仍需观察转阴是一过性的还是永久性的(一过性的往往是暂时的,一停药又转阳),是属血清转阴还是变异转阴,若属变异转阴则更不好。因为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受到免疫及药物的作用时,其基因在编码时易出现误差而产生病毒变异,变异的结果是病毒增殖失去免疫控制,这是造成远期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目前乙肝的治疗不应一味追求转阴,治疗的目标应重点放在防止病情继续发展(如慢性化、纤维化、癌变)上。
乙肝不一定变肝癌
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一亿多,其中病毒检测指标可自然转阴达到自愈的人占8%~10%。80%左右的人会维持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可以从事正常的工作及学习。3%~4%的人(3500~4500万)将向慢迁肝或慢活肝演变。其中仍有10%可以自愈,80%左右的患者长期处于慢性化阶段,只有15%的患者在免疫机制紊乱、滥用药物、严重的心理压力、生活规律失衡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慢性乙肝患者担心自己向肝硬化或肝癌方向发展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必要视其为必然结局。一个整天生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的肝炎患者,其生活质量一定很差。慢性肝炎患者是否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取决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方面的因素是人体本身的免疫状态、基因特点、遗传因素等。主观方面的因素是如何正确用药及如何调整心态。正确用药及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防止肝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肝 炎患者应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阻止或延缓肝炎的发展进程。
“澳抗”阳性并非一定要治疗
在我国,10%左右的人HBsAg(俗称澳抗)阳性,其中绝大多数人属于慢性病毒携带者。他们没有明显症状,肝功正常,无需任何药物治疗。这是因为目前尚无使HBsAg转阴的特效药物,各种类型的中西药均不会产生明显效果。其次,用药不当可能导致慢性迁延性肝炎、活动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另外,毫无意义地用药还会耗费大量资金,给病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对病人的康复不利。
<div class="par_zx_btn">更多乙肝问题,请点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pdjb
|
2017-6-14 23: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内科
尊生保健
dbwqmqdf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肝病治疗中心
突发急性传染病,甲流,禽流感,SARS
布鲁菌病
出血热
乙型脑炎,流脑,脑炎脑膜炎
手足口病
麻疹
肠炎,痢疾,疟疾
性病,艾滋病
风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
寻医问药
患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