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传染病论坛
›
肝病治疗中心
›
肝脏与心的辨证法关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肝脏与心的辨证法关系
[复制链接]
295
|
1
|
2011-8-22 1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是其生理特点,而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是其病理特点,郁、瘀、虚为其基本病机,肝失条达,则气机受阻,气血同病,五脏皆受其害。
《知医必辨》指出:“人之五脏,惟肝易动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故曰:“肝为五脏之贼”。
肝与心的辨证关系
心主血脉,主神志;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与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主血藏血和情志方面。
(1)血液方面
心主血,肝藏血,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故前人有谓:“肝藏血,心行之”。心,是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行血功能正常,血液流畅,则肝有所藏。
反之,肝藏血充盛,调节血量自如,心亦有所主。病理上,心血虚、肝血虚常互为影响。肝血不足,则心失所养,可致心血虚;心血不足,血脉空虚,则肝无所藏,亦致肝血虚。
临床上,心血虚证候与肝血虚证往往同时并存,统称心肝血虚证,症见心悸、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等。此外,肝主疏泄,还可通过调畅气机对血液运行产生间接影响。肝失疏泄,常在气滞基础上形成血瘀的病理变化。
(2)情志方面
心、肝皆与情志有密切关系。心主血而藏神,为人体心理活动的主宰;肝藏血而主疏泄,对情志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以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如肝血充盛,疏泄正常,气血畅通,则心血充旺,神明得养,心主神志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若心肝功能失调,皆可出现情志异常表现,如心、肝血虚,皆有心悸、失眠、多梦等血不养神的症状;心、肝火旺,皆有心烦、易怒等心神受扰表现。
反之,异常情志刺激也多影响心、肝两脏,致心肝同病。(责任编辑:杰瑞)
<div class="par_zx_btn">更多乙肝问题,请点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褚怡宝
|
2016-10-22 17: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钥匙掉进粪坑,被染成了黄色,江湖上就叫他“东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尊生保健
ihzwt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肝病治疗中心
突发急性传染病,甲流,禽流感,SARS
布鲁菌病
出血热
乙型脑炎,流脑,脑炎脑膜炎
手足口病
麻疹
肠炎,痢疾,疟疾
性病,艾滋病
风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
寻医问药
患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