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与心的辨证法关系

[复制链接]
查看295 | 回复1 | 2011-8-22 1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是其生理特点,而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是其病理特点,郁、瘀、虚为其基本病机,肝失条达,则气机受阻,气血同病,五脏皆受其害。
《知医必辨》指出:“人之五脏,惟肝易动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故曰:“肝为五脏之贼”。
肝与心的辨证关系
心主血脉,主神志;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与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主血藏血和情志方面。
(1)血液方面
心主血,肝藏血,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故前人有谓:“肝藏血,心行之”。心,是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行血功能正常,血液流畅,则肝有所藏。
反之,肝藏血充盛,调节血量自如,心亦有所主。病理上,心血虚、肝血虚常互为影响。肝血不足,则心失所养,可致心血虚;心血不足,血脉空虚,则肝无所藏,亦致肝血虚。
临床上,心血虚证候与肝血虚证往往同时并存,统称心肝血虚证,症见心悸、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等。此外,肝主疏泄,还可通过调畅气机对血液运行产生间接影响。肝失疏泄,常在气滞基础上形成血瘀的病理变化。
(2)情志方面
心、肝皆与情志有密切关系。心主血而藏神,为人体心理活动的主宰;肝藏血而主疏泄,对情志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以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
如肝血充盛,疏泄正常,气血畅通,则心血充旺,神明得养,心主神志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若心肝功能失调,皆可出现情志异常表现,如心、肝血虚,皆有心悸、失眠、多梦等血不养神的症状;心、肝火旺,皆有心烦、易怒等心神受扰表现。
反之,异常情志刺激也多影响心、肝两脏,致心肝同病。(责任编辑:杰瑞)
<div class="par_zx_btn">更多乙肝问题,请点击→
褚怡宝 | 2016-10-22 17: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钥匙掉进粪坑,被染成了黄色,江湖上就叫他“东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