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传染病论坛
›
肝病治疗中心
›
乙肝女性孕前应做哪些准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乙肝女性孕前应做哪些准备?
[复制链接]
290
|
1
|
2012-5-5 07: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重要传播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如果不实施阻断措施,HBsAg阳性母亲所生产的婴儿,约40%在6个月内出现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HB~Ag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
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
1、宫内感染:
由于HBV使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改变。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在母婴传播中占重要地位。研究表明,母体血中HBV-DNA阳性是造成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不论母体HBeAg阳性或阴性,胎儿被感染的危险性均随母体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故血清HBV-DNA是反映宫内感染的重要指标。
2、产时感染:
指产程开始至分娩结束期间发生的感染。由于胎儿在通过产道时,吞咽含HBV的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等传播;或者是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母血渗入胎儿体内所致。在母婴传播途径中约占40%左右。
3、产后感染:
主要是通过母婴接触使病毒感染新生儿,与接触母亲唾液及母乳喂养有关。现在已经证实,乙肝大三阳母亲的乳汁内HBV-DNA检出率为100%。但专家认为HBeAg携带者母乳喂养新生儿增加婴儿病毒携带率是有限的,比分娩时经血液传染机率低。
母婴传播阻断措施
1、联合免疫:
是指对母亲在孕期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被动免疫,同时在出生后对新生儿用乙肝疫苗和HBIG进行主、被动免疫联合,以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据最新资料显示,产前孕期28周起,对携带HBV孕妇肌肉注射HBIC,200--400国际单位(其中HBsAg、HBeAg及HBV-DNA阳性者注射400国际单位),每4周1次直到临产,至少3次,可明显降低婴儿HBV感染率和感染程度。其产下的婴儿要同时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即产后立即肌肉注射HBIG 100国际单位,以后可每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6个月。同时在另一肢体注射乙肝疫苗,采用3针法(即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每次剂量为10微克,毫升。第一针接种要求尽早进行,不迟于出生后16小时,最好在6小时内完成。
2、抗病毒药物:
降低孕妇体内HBV-DNA含量是阻断母婴传播的关键。拉米夫定是目前主要的抗HBV药物之一,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母婴垂直传播。慢性乙肝高病毒血症孕妇在怀孕最后一个月用拉米夫定降低病毒载量,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
3、产时阻断:
剖宫产能否减少母婴传播发生率尚无定论,但目前专家多趋向于提倡阴道分娩,尽量避免会阴侧切和减少产程中的胎儿局部损伤。
4、产后阻断:
母乳喂养婴儿是最佳的喂养方式,但是慢性乙肝母亲能否哺乳尚无一致意见。多数专家认为,对于母亲血清或乳汁HBV-DNA高含量、乳头破损、婴儿口腔黏膜溃疡或口周皮肤破损者,即便婴儿接受了HBIG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最好也禁止哺乳。(责任编辑:寻家)
<div class="par_zx_btn">更多乙肝问题,请点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rgoj7938
|
2017-1-29 0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都在休息了,所以人不多啊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肿瘤治疗中心
杏林杂谈
owrfbk[k]9]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肝病治疗中心
突发急性传染病,甲流,禽流感,SARS
布鲁菌病
出血热
乙型脑炎,流脑,脑炎脑膜炎
手足口病
麻疹
肠炎,痢疾,疟疾
性病,艾滋病
风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
寻医问药
患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