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萝卜生姜老兄弟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萝卜生姜老兄弟
[复制链接]
242
|
2
|
2010-4-17 05: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记得几年前,与一位朋友闲谈,他问我,为什么民间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我作了解释,但我当时只是说寒暑节气不同,人总要选些与节气不冒犯的食物,才有利于身体健康。这话当然不能算错,不过没有说到点子上,有一点绕开去的滑头。现在想来,当时讲不清楚也是有原因的。
我们家乡,老一辈人都这样说。完整而合辙的说法是:“冬吃萝卜夏吃姜,赛如医生开药方” 。可知选择在冬天里吃萝卜和夏天里吃姜,能够起到一点医疗保健的作用。但究竟为什么,倒也不曾听到准确的解释,老一辈人是从更老一辈人那儿传下来的,总归是出于一种生活经验的积累吧,这类经验经过无数时间成为民间的经典语言后,再去解释它往往会言不及义。而且现在早过了按照民间法则生活的时代,今天谁还会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之类的话,所以听到有人这样问我,除了引起对日渐陌生的乡村生活的一丝回忆外,恐怕也实在难回答“为什么”这类出自老百姓生活经验的问题。
自然,今天的日常饮食,萝卜还是要吃到的,姜大约已经完全退居到调味品的地位,与孔子当年“不撤姜食”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无论怎样,萝卜与姜曾经在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中占着一份重要位置。说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不单单因它们是中国人吃得最多的菜蔬,还因为它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有资格代表人们的日常思想,代表普通人对于生活的主动看护和自然的“卫生”观念。我有时想,中国人对于食物的需要,从什么时候开始表现出这样自觉的生命态度的呢?换句话说,中国的医药家们把食物纳入医药范围内,并且给予它最详尽的养生学解释,到底包含了怎样的生命哲学观点和人道内容?这些想法,其实是多余的,不必回答的。我在读有关瓜果菜蔬谷物等的药物学知识时,往往觉得特别亲切有味,古人不但教会我们怎样果腹,而且还教会了我们怎样理解生命与日常之物的种种微妙的关联。所有那些看起来相当枯燥的知识辞条,由于反映着古人自然而朴质的生命态度,因而变得分外让人感动。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说说萝卜和姜。萝卜最古时叫芦萉,后来转叫莱菔、芦菔,俗称萝葡,现简化为萝卜。《本草纲目》中,萝卜列在生姜前,同属菜中的荤辛类。这想必不是李时珍的安排,从很远的时代开始,萝卜与生姜,一定是前后伯仲,说到萝卜,就要讲到生姜,它们是一对离不开的老兄弟。对萝卜与生姜,李时珍各有一段“发明”,我没有见到谈论萝卜、生姜的文字比李氏还要博识赅备的,忍不住要照抄一通他的话:
莱菔功同芜菁,然力猛更出其右……烧熟入药,尤能制面毒。昔有婆罗门僧东来,见有麦面者,惊云,此大热,何以食之?又见食中有芦菔,乃云,赖有此以解其性。自此相传,食面必啖芦菔。(用莱菔)捣烂制面,作馎托,食之最佳。饱食亦不发热。酥煎食之下气。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按杨亿《谈苑》云,江东居民言,种芋三十亩,计省米三十斛,种萝卜三十亩,计益米三十斛,则知萝卜果能消食也。服地黄、何首乌人,食莱菔,则令人髭发白,世皆以为此物味辛下气速也,然生姜、芥子更辛,何止能散而已,盖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所以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服……又按张杲《医说》云,饶民李七,病鼻衄甚危,医以萝卜自然汁和无灰酒饮之,即止。盖血随气运,气滞故血妄行,萝卜下气而酒导之,故也。又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医治不效,忽见卖豆腐人,言其妻误以萝卜汤入锅中,遂致不成,其人心悟,乃以萝卜汤饮之而廖。物理之妙如此。又《延寿书》载,李师逃难入石窟中,贼以烟熏之垂死,摸得萝卜菜一束嚼汁咽下,苏。此法备急,不可不知。
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案《方广心法附余》云,人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尿降火也。(苏)颂曰,崔元亮《集验方》载,敕赐姜茶治痢方,以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两碗,任意呷之,便瘥。若是热痢,留姜皮,冷痢去皮,大妙。杨士嬴曰,姜能助阳,茶能助阴,二物皆消散恶气,调和阴阳,且解湿热及酒食暑气之毒,不问赤白通宜用之。苏东坡治文潞公,有效。
抄下上面两节文字,除了帮我们增广见闻外,还有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不必花多少力气即能科学地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大抵古人冬天粮食吃得多,谷气浊重,特别是北方人,天寒地冻不出门,坐在炕头上只是吃,而且吃的又是馎饦等一类面食,更容易伤身体,所以要借萝卜消食下气;夏天炎热,暑气湿重,脾胃不开,而南方人似乎又常常要被恶气、毒气侵害,生姜有发散的作用,所以“生啖熟食”,尤其为南方人所爱好。
萝卜和生姜,南北处处都可以生长。生姜旧时以南方荆州、扬州种植最多,环境所需,自不必说;而萝卜以大著称的出产地明代有江南的安洲、洪州、信阳,近代人多不知晓,只有南京,人常称大萝卜,历久不改口。大约南京人爱之,种之,食之,大萝卜已与南京人的脾性永久连在一起了。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文/费振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bfkq
|
2014-6-21 0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何感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bld3820
|
2017-5-11 09: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太有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天气不错pga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