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问渠那得清如许——古代名医的文化根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问渠那得清如许——古代名医的文化根基
[复制链接]
226
|
2
|
2010-3-22 0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薛公忱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作《观书有感》诗二首,其一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诗。作者有感于方塘之水因有源头活水而至清,悟及书中义理之精微出自根基之丰厚。
此处不言理学的根基是什么。玩味此诗,不禁联想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几千年来它不断地发展完善,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服务。至今仍然生机勃勃,继续发挥有效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其生命力的源泉是什么?作为其代表人物的历代名医,不仅造福当代,而且泽被后世,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他们发明的理法方药仍有临床价值,其成功的奥秘又是什么?这是有待深入考察、研究的主要问题。
以上两个问题,实为一个。中医药学的根基,也就是历代名医成功的奥秘所在。从表面上看,由于所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每一名医的成功之路都是不同的。加之观察的角度有别,仁者智者各有所见,难以完全一致。但有一点则是公认无疑的,即他们无不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哲学的启迪,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营养和强大的智能支持及思想动力。这是他们成功的奥秘所在,也是整个中医药学的根基。一个医者能否成为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名医,就看他的医术、思想、品德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体现和弘扬了传统的精华,并及时汲取新鲜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文化是为医者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柱和心灵归宿。一言以蔽之,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失掉这一精神家园,医者则不成其为医,中医药学也就不成其为学,其生命力的源泉即告枯竭。因此,具体、深入地考察、研究历代名医的这一精神家园,不仅有利于认识和把握中医药学发展规律,而且可以促进名医的涌现和中医药学的现代化,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研究古代名医的精神世界,可采用两种思路:一是以专题为纲,综合评述。如古代名医的自然观(或曰天道观)、人生观(或曰人道观)、疾病观、方法论、认识论、医德论等。二是以人为纲,分别考察。如选择历代若干名医,进行具体考察、分析。这两种思路各有长处和不足。前一思路的长处是,涵盖面广,取材灵活,议论比较自由;其不足是,容易流于空洞,特别在目前缺少专人研究的情况下,不易深入,难免有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之弊。后一思路的长处是,对象具体,易于深入,切中肯綮;其不足是,涵盖面较小,难免有以点代面,挂一漏万之弊。权衡两种思路的利弊得失,笔者根据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个人条件,认为应采取后一思路,意在揭示典型医家成长的思想文化基础,为当代众多医者提供历史启示;同时也可为传统哲学、道德的历史作用,提供一个方面的具体例证。
探索前人思想,堪称困难重重,实为精神冒险。其难主要在于认识主体与客体生于不同的年代,绝无沟通、互动的可能。后人只好立足于自己的时代,隔着历史的帷幕,考察和探求前人的生活轨迹、言行及其中透露出来的思想。如此获得认识,很难符合客体实际,如何力避这一弊端呢?笔者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将古人的思想置于其产生的具体历史环境中,探寻其出现的必然性。并进行前后、左右比较,即看它比此前和同时的其他同类思想具有什么新的内容,对此后的思想产生什么影响。而不是以今人的意愿,衡量古人。否则,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坑。二是以当今科技文化为参照物,反观古人思想的合理性。看看古人思想道德是否含有贯穿古今的内容,即在多大程度上发现和反映了世界的普遍规律,其现代价值是什么。如果就古人论古人,往往失之狭隘和片面。三是以古今的相关实践为标准,检验古人思想的真伪性,而不是以人类已有的知识、思想乃至真理为标准。即使是包括医药学在内的现代科学,也不能作为检验标准,因为它也是认识,有待实践的不断检验。只有从古今乃至未来的社会实践,特别是防治疾病的活动,才能作为检验古代名医的理、法、方、药及其中思想道德的标准。因此,在此方面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经过分析,确有把握才予以肯定和否定。力戒主观随意性。医林中人,应知为医者非但不能轻视、拒斥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和道德,而且必须精研、借助、践履之,才能大有作为。愿所有炎黄子孙,特别是青年一代,在向往、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切勿数典忘祖,应积极培护传统文化这一共同的根基。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黎助炭
|
2014-6-17 04: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anyushi
|
2017-5-3 09: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妈教小孩子小便,一拉链、二掏出、三往后拉、四尿尿、五往前推、六放回进去,七拉链。小男孩长大了!有一天她妈妈在外面听到他在里面喊“三、五;三、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cbfkq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