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调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调方
[复制链接]
389
|
2
|
2007-12-16 03: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相传有一病人久患呃逆,服药无效,幸遇一高人,只是在原药方上添了一味秋梧桐叶,果然取后霍然而愈——这种对药方的改动,即为调方。
至于如何调方,应该针对病情变化施行,如原方中某味药是针对某症的,所对应的症状消失了,就可以减去这味药,或减少其用量;反之,若出现了新的症状,又当增添相应的药味。有时也可采用不改变药物,而只改变药物炮制的方法来调方。如用八珍汤治疗气血虚弱,如果出现泄泻,可以将方中当归、白术用土炒,以此制约当归的滑肠作用,增强白术的健脾固肠功能。总之,通过以上各种方法,以适应疾病的变化,满足治疗的需要。
如果你是一位患慢性疾病,长期服中药汤剂的病人,当然希望给你看病的大夫如同那一传说中的高人,对药方作巧妙调改,如同画龙点睛,使疾病霍然而愈。当然传说未必能变成现实,但你至少希望他能按照前面所说的调方方法,认真地或加或减或换,来适应你的病情。于是你紧盯着大夫的笔尖,看他如何改调药方。如果他仍是原方照抄,可能你心中大为不悦,怪他敷衍了事——但是且慢——你的怀疑虽不能排除,然而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
中医界有一句话:“急性病有方有变,慢性病有方有守。”是言急性病病情变化快,药方要及时随病而变;而慢性病比较顽固,病情相对稳定,药方即使对症,起效也需要一段时间,不可因此而频频改方。效不更方,守方长服才是上策。戏剧界所说的:“别乱改叫座的剧本”,与此是一个道理。
但医疗是项极为细致的工作,作为一个医生,在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治疗方针的同时,又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心理。在这方面,有些老中医的方法可谓高妙。名医岳美中在他的医话中谈到,一位老中医为了满足病人改方的要求,就在守方基础上选择功能相近的药物互换,或将白术换成扁豆、薏米,或把陈皮改为橘红,或把砂仁换成蔻仁,隔上几付药再换回来。结果每次病人“欣欣然持新方而去”,医生也守住了原来的治法。
而另有一位老中医更有高招,他根本不找同功能的药来调换,只是将药物不常用的别名来替代原用的药名,如以“儿草根”代替山药,用“山连”取代白术,拿“赛佳香”替换砂仁等。中医药文化丰富博大,许多味药都有几个别名,有的可达几十个,随手调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样可使病人“欣欣然持新方而去”。
这两位老中医的“调方”,都是表面调而实质未调,可谓不调之调,尽得其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eah6603
|
2014-5-22 09: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我把玉米埋在土里,到了秋天我就会收获很多玉米。春天我把老婆埋在土里,到了秋天我就会…被枪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wlx4023
|
2017-2-26 07: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终于懂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pletchernhf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