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宋代皇帝和中医中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宋代皇帝和中医中药
[复制链接]
250
|
1
|
2013-4-3 18: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项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在这个时期望。我国的医药事业上得到了巨大的进展。出版了医学百科全书《圣济总录》;编辑了21卷本的《图经本草》;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具立体针灸教学用的铜人;创办了国家医学院、制药厂及颇有规模的医院。其他在公共卫生施设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所有这些成就,和北宋历代重视医药事业,甚至有些帝王本人就是医学家、药学家的状况分不开的。
宋太宗赵炅是在宋王朝建立15年后继位称皇的。远在他登基之前,便非常留心医术方药。经多年辛苦收集,竟“藏有名方千余首,皆有验”。
公元976年,赵炅执政,亲自下诏在京师(今开封)置香药交易院。促进了中外名贵药材的交流,并由此而产生了许多以“香药”为主的中成药。在他执政的第三年,便“召翰林医它各具家传经验方以献”,这样竟获得验方“万余首”。于是他又指令当时名医陈昭遇、王怀隐等分类整理,去假存真,经过14年终于完成了巨著——《太平至惠方》,宋太宗为此亲笔作序。
宋太宗的礼部侍郎兼起居监察贾黄中,因中风猝死,宋太宗非常痛惜,感到精通业务的医师太少了。于是“大搜京城医工,凡通《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及善针灸药饵者”,经过考核可以进入国家医学院,表现了他网罗人才的迫切心情。宋太宗晚年还下诏创办了御药院,其职责是专门掌管帝王用药及保管国内外进献的珍贵药材。同时按方和剂,以给帝王和后宫服用。并且整理出了我国第一部宫廷内的成方制剂规范——《御药院方》,计11卷,对后世颇有影响。宋太宗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给以后的北宋皇帝的影响很大。
宋真宗在位25年,他受到了太宗的直接教导,也有一定的医术。当他听说漳州司理刘元宾精通医术时,竟亲自召见面试考核。当时龙图阁杜镐突得重病,宋真宗亲自“调药饮之”,说明了他对药物调制熟悉程度。高相国有疾后,他针对病情,亲自查阅《御药院方》,选“生犀丸”赐给高相国,以祛痰、清目而进饮食。
据《宋史·真宗本纪》记载:在酷暑之际,他令“京城役工减日课之半”,从而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宋史》中记载:大臣王旦患病,他曾“御手调药,并以薯蓣粥为赐”以调养身体,以利康复。宋真宗丰富的卫生保健方面的实践,无疑促进了当时医学的发展。
宋仁宗在位达41年之久,他格外重视医药方术。他执政才三年,便令针灸学家王惟一监铸针灸铜人,并编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027年10月铜人铸成,1030年又把《图经》刻于石板上,陈列于市中心的大相国寺内,供人参观学习。这对针灸知识的普及有极大促进作用。石刻的题篆为宋仁宗亲笔御书,并指令大学士夏竦为《图经》作序。
为了进一步完善本草学,他又“诏天下郡县,图上所产药本”,令苏颂主持编写了大型图文并茂的本草工具书——《图经本草》。他感到《太平圣惠方》过于繁杂,于是“诏大医集名方,曰《简要济众》”;又“令太医简《圣惠方》之要者,颁天下诸道”。
宋仁宗自己也专研方剂,他在古方“桔梗汤”中,加了荆齐、防风、连翘三味药,通治咽喉口舌诸病,“遂名‘三圣汤’,极言其验也”。他很关心百姓疾苦,如1054年京师大疫,急需生犀角。可是京师各药房缺药。于是仁宗亲自从内府中拿出两株“通天犀”,“命工碎之”以疗民疾。
宋仁宗本人生活比较简朴,从不过食膏梁,经常运动,所以身体很健康。他的最大贡献是成立了校正医书局,普及了医经、本草和针灸的知识,使医药活动达到了高潮,出现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局面。
除了上述三位皇帝以外,其他像宋太祖、宋神宗、宋徽宗等也很注重医药事业的发展。如宋太祖时,“宁州贡献琥珀枕”,太祖认为,琥珀可以入药,何必当枕头?于是“碎以赐军士敷金创”。宋神宗则诏天下名医,“各以效方奏进”,最终编成了《太医局方》。
宋徽宗执政不久,便设安济坊(即疗养院);采纳何执中的建议,而于全国设立熟药所(即制药厂);增设了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成立了掩埋尸骨的漏泽园;合并成立了国家医药和剂局和医药惠民局;并于1112年,亲自编成了《圣济总录》一书,书中展现了他不同一般的医学水平,斯书理法方药皆备,是我国惟—一部由帝王本人执笔编撰的医著。
《圣济总录》共10卷,他在序言中写道:“……为书十篇。凡四十二章,名之曰《圣济经》。……可以养生,可以立命,可以跻一世之民于仁寿之城”;并强调了预防为主,指出“疾成而后药,神医不可为也”。
北宋早期和中期社会环境比较稳定,经济比较发达,再加上北宋帝王大多重视医学,这种状况对促进祖国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nfuscups
|
2015-12-12 07: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前做好准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dbwqmqdf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