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心理疗法趣闻

[复制链接]
查看314 | 回复2 | 2011-1-25 03: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反疗法
     明朝有一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刻苦,勤奋好学。长大后,第一次赴考就考上了秀才,接着又中了举人,紧接着又进土及第。喜讯频传,把个务农的父亲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都会不拢。他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则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患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均无效果。李大谏得知,便请了一位皇宫御医为其治疗,御医思考良久后说;“你父病可治,不过有失散文处尚清原谅。”李大谏听毕即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
         于是,御医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讲:“你的儿子因急病去世了……”其父闻此噩耗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狂笑症状就此止住。尔后,御医又派人告诉他:“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经抢救又活过来了。”李父听后又止住了悲痛。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痊愈。从心理医学上讲,这叫“相反疗法”。
             羞耻疗法
     据传清代有一民间太子,因打哈欠,两手上伸后便无法再放下来,吃药治疗均无效果。后来家人请了一位名医前往诊治,在诊断中医生利用人的害羞心理,称要为这位女子作针灸治疗,于是假装伸手要去解开她的腰带,女子顿时又羞又恼,禁不住急忙用双手掩护下身,两手顺势自然下垂复位,不药而愈。这是中医采用“围魏救赵”的计谋予以心理治疗,收到了立竿见影之效,权称“羞耻疗法”。
                 虚幻疗法
     唐太宗一日去锦屏山游览,途中口渴,在一请泉旁饮水,饮毕突见水中有条小蛇在蠕动,心头顿觉恶心,回宫后便一病不起。朝廷派人请药王孙思邈前来诊治,他把脉时间过皇帝发病起因后,对唐太宗说道:“君体欠安,皆因腹中有条小蛇作祟,开了开药方一副,再去山上采一种特效草药,君病则自除矣,”大家听后大悦,孙思邈当即上山采来草药,连同其它的药材煎后送给皇带服用。太宗服后逆气上升,不由得哇哇呕吐起来,在旁的孙思邈拿过一只盆子来接,待太宗吐完后,他将盆子里的呕吐物端给万岁观看:“皇上,小蛇已吐出来了,它还在动哩!”太宗探头一看,果然如此,病体顿感好了一大半,几天后便查朝理事了。原来孙思邈为太宗开了一副催吐药,又以上山采药之名抓了一条小蛇藏在袖中,并趁机将蛇掉在盆里,在虚幻中治好了唐太宗的心病,可称“虚幻疗法”。
oeah6603 | 2014-7-23 15: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美德!
善尔纲 | 2017-9-4 23: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我不算帅哥,但曾经有人看我满月的照片时,也说过我左边的鼻孔很偶像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