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中药与皇帝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药与皇帝
[复制链接]
612
|
2
|
2011-11-8 13: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古代,有一种避讳制度,凡是皇帝和孔丘的姓名都不准别人使用,遇上这些字时,只能以易字、改读、缺笔、空字等方法来代替。例如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凡用“民”字的戏方,都用“人”字来代替;凡用“治”字的地方,都用“理”字来代替。前者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后者是避唐高宗李治的讳。避讳,不单在书写文章时要注意,就是医生开处方也要注意,不少中药就是由于避皇帝的讳而易名的,例红健脾止泻的山药,原名“薯蓣”,最早见于宋·寇宗爽著的《本草衍义》,因“蓣”字与唐代宗李豫之名同音,故避讳改称薯药;过了几代,宋英宗赵曙登位,因薯曙同音,薯药只好又避讳改称山药,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也有不信邪、不避讳的皇帝,南北朝时宋国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就是其中之一。治伤良药刘寄奴就是以他的乳名命名的。据李延寿《南安》记传:刘寄奴年少时,一次出猎,用箭射中一条巨蛇,但蛇身一闪就不见了。他觉得很奇怪,次日再去那里搜寻。当来到一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附近树林中有杵臼之声。他顺声寻去,看见两个仙童在捣药。左边的仙童开口说:“我们大王昨天被刘奇奴射伤了。”右边的仙童说;“大王有天大本事,怎么不把刘寄奴杀掉?”左边的童子说:“杀不得啊,大王说,刘寄奴将来是要当皇帝的。”听到这里,刘寄奴大吼一声跳将出来,仙童吓得倏然不见了,只留下药臼和草药。以后,刘寄奴驰骋疆场,率军南征北战,灭了南燕和后秦,于公元420年自立为宋武帝。在战争中刘寄奴用他童留下来的这种草药,治愈了许多受伤的将领和士兵。人们非常感激和崇拜这种草药,就以皇斋的乳名称它为“刘寄奴”。
除此之外,得到皇帝宠信的中药还有不少。治骨析筋损的良药——骨碎补,就是由五代十国时的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亲自赐名的。传说,有一次明宗皇帝围猎,突然从附近的草丛中窜出一只金钱豹,吓得皇帝身旁一位显得宠的皇妃从马上摔了下来,筋断骨裂,血流如注。当时,恰逢御医不在身旁,皇帝急得手忙脚乱。这时,一名卫士从岩石上采来一种草药,捣烂后敷在皇妃的伤口上,很快血止痛减,不久,断骨再续,伤口痊愈如初。皇帝大喜,亲笔题名这种草药为“骨碎补”。
籍皇帝而成名远扬的药物还有“何首乌”。明代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德,早年无子,出诏书于天下,求得子良方,何首乌乃应诏入宫,以此药为主,制成七宝美髯丹,皇帝服此丹后不久,喜得龙种,同时,发黑体壮,稳坐江山45年,何首乌于是名扬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hzwt
|
2014-8-8 1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钥匙掉进粪坑,被染成了黄色,江湖上就叫他“东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岳光
|
2017-12-17 18: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再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中医内科
中医妇科
美容之声
mbld382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