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药名联与药名念白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药名联与药名念白
[复制链接]
351
|
2
|
2008-5-29 17: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我国,中药源远流长,中药知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即使目不识丁的妇孺也能说出一些药名来。其传播途径有多种,其中戏曲、曲艺、楹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兹撷取一二。
据传后宣宗曾出中药名“白头翁”求对,国子助教温庭筠才思敏捷,当即对日:“苍耳子。”
此后,以药名入联层出不穷,出现了不少妙趣横生的佳对。例如,“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稚子”即栀子,“打马”即藩打马。六味药名嵌在联中,不仅平区相宜,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而且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再如,“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四味中药信手拈来,构成两幅画图,很有人情味。
下面一幅药名联更是奇妙绝伦,情趣盎然。联语是:“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蔻)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甘草);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句句嵌进药名,组成一幅精美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前辈京剧名丑萧长华在折子戏《请医》中,有一大段以中药名连缀在一起的念白,插科打诨,妙趣横生,别具一格。这段念白是:
“吩咐丁香奴、刘寄奴,小心看守麦门冬。谨防木贼子偷上十二重楼,别叫他盗去丹砂抱子、硇砂褂子、瓜蒌皮帽子、皂角靴子。必须放在陈皮箱内,外加玄胡锁(索)。若有人参来访,让在肉桂房中去坐。先泡午时茶,后沏益母膏,作为茶点。别忘了把我那匹海马拉到素沙滩,饮些水银,多加豆蔻、甘草。到晚上套紫河车接我当归。叫门时,当门子(麝香)在前,马钱子在后,车前子在左,牛蒡子在右,后面紧跟着大麦子、小麦子、枸杞子、蛇床子。若有一步来迟,绑在桑皮树上,责打三千竹叶子、五千灯草杠子,只打得使君子直流,夏不饶。”
这时店东括白:“求先生看在父子(附子)之情饶了他吧。”
接念:“若不看附子之情,就要共药研为细末!”
每演至此,总是满堂欢笑,掌声不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loavpca99
|
2014-5-25 03: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我决定不会在社区回任何帖子了,但是看了你的帖子,我告诉自己这个帖子是一定要回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贴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优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suxj
|
2017-3-7 00: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来碗豆花!”“今天情人节,不卖豆花了,改卖玫瑰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dbwqmqdf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