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门诊看医院风气

[复制链接]
查看176 | 回复2 | 2014-7-1 16: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见微知着”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着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着者也。”
    现今社会中,医界中医患关系紧张。许多人认为其原因是患者家属胡闹。其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国人是通情达理的。医患关系中,医方是矛盾主要方面,是服务方;患者是被服务方,自己有病求医,怎么会主动得罪医方?现今的医德滑坡十分普遍,但是医政部门视而不见。下面从一次门诊看医院风气,“见微知着”。
    昨天,我在小区中被生锈铁钉扎了脚底,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整个过程仅1个小时左右,但是问题多多:
    一、挂号处。
    我(70岁):“同志,这儿有打破伤风针吗?”
    答:“好像没有药。上次有病人来打破伤风针,就没有药。”
    我:“那么现在有药吗?”
    答:“不知道。你去问外科医生。”
    我:“有没有药怎么问外科医生?不是应该问药房吗?”
    答:(不理睬。给了一个白眼。)
    评论:1.挂号处不知道有没有破伤风针,这是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前叫地段医院)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2.挂号处不直接与有关部门联系,要患者去问。这是什么服务态度?3.药品由医生“控制”,这是中国公立医院的怪现象。
    二、外科门诊室。
    当时有一名女同志在为病人(可能是老人)开药,又有一位男病人要转诊五官科。我进入门诊室后,医生斥责:“出去!出去!”我:“我脚底被铁钉扎了,很痛。” 医生斥责:“出去排队!这是医院规矩!”
    挨到我就诊。医生:“你想干什么?”
    我:“我脚底被铁钉扎了,铁钉生锈。要打破伤风针。”
    医生:“破伤风针很贵,一针要39元,打不打?”
    我:“打。”
    医生在电脑上运作,开处方。可是没有检查伤口,病历卡上写“主诉:足底钉伤一天,要求注射破伤风针”。“体检:血压值:120/80mm/Hg.”“辅助检查:右足底钉伤”。“处理:……破伤风皮试健康教育处方:”
    评论:1.现今医院代人开药现象非常普遍。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医生仅凭病历卡上的记录就依样画葫芦开药,有出人命的可能。若干年前,一名患者到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就诊,主诉“左下胸痛”。医生不检查病人,仅根据病历卡上的记录就依样画葫芦开了胃舒平。经过挂号、就诊、付费、取药四个队,病人拿了药,出医院大门,在马路对面的公交车站昏倒。路人们把病人急送长宁区中心医院急诊室,一查心电图是大面积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亡。疾病,即使是慢性病,也是在变化的。仅凭病历卡上的记录就依样画葫芦开药,这是十分危险的。出了人命,谁的责任?2.有的代人(例如:高血压病人)开药时,医生竟然在病历卡上伪造主诉、体检(血压值、心率、心律、呼吸音)等等。这种现象也很普遍。3.从问有没有破伤风针到我的陈述,医生应该知道我的病情,可是一句“你想干什么?”不是废话吗?哪有医生如此看病的?连病历卡主诉也写:“要求注射破伤风针。”现今许多医生就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这是看病吗?这种医生的思维逻辑就是:你要我这样,我“满足”你的需求,如果出事就由患者自己负责,与医生无关。这完全是商场买卖的模式。3.“破伤风针很贵,一针要39元,打不打?”实际上,破伤风针31.74元,0.9%氯化钠注射液0.22元,肌肉注射1.00*2=2.00元,共计33.96元。医生不根据病情用药,而是用药费贵吓唬患者,这是什么意思?4.医生既没有检查伤口,也没有测量血压,也没有见什么“破伤风皮试健康教育处方”的影子。可是病历卡上竟然写“体检:血压值:120/80mm/Hg.”“辅助检查:右足底钉伤。”“破伤风皮试健康教育处方”。看来,这些都是为了欺骗医政部门。而且,一旦患者出事就“有据可查”,与医生无关。
    三、注射室。
    先做破伤风皮试。皮内注射后,护士:“出去到走廊坐着观察20分钟。现在3点55分,到4点15分。”在20分钟内,该护士离开岗位(注射室)3次。皮试阴性,给小票嘱:“到医生那儿去。”去医生处盖章“TAT皮试阴性”,然后肌肉注射,护士:“出去到走廊坐着观察20分钟。”在20分钟内,该护士又离开岗位(注射室)3次。
    评论:1.破伤风皮试和肌肉注射后“观察20分钟”,应该是谁观察?护士根本不观察,难道由患者或家属观察?2.护士根本没有对患者或家属“教育”怎么观察?一旦发生过敏反应怎么办?谁的责任?以前曾经发生过事情:某医院护士在病人青霉素皮试后离岗,http://www.cn10099.com/结果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鉴定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责任者:该护士。3.注射室是否备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人员、设备、药物?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再组织抢救人员、设备、药物,来得及吗?注射室远离急诊抢救室,如果抢救药品还要先付钱取药,不耽误抢救时机吗?4.皮试观察结论由注射室决定,而门诊医生只看注射室结论,根本不看病人就盖章“TAT皮试阴性”,表面上是医生把关,实际上徒有虚名,还要患者或家属到门诊室跑一次,什么意思?5.药物皮试还有延迟性过敏反应,医生应该确实给予有关的“健康教育处方”,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现今,“健康教育处方”常常被认为多此一举。
    意外事件总是小概率。由于一直“天下太平”,医务人员麻痹思想十分严重。由于医政部门视野广阔,从其他单位的医疗事故吸取教训,对所有医务人员提出种种要求。于是,医务人员就发明了各种弄虚作假的伎俩,糊弄医政部门,糊弄患者或家属。时间长了,有些医政部门也知道下面弄虚作假,却假装不知道。患者或家属呢,只要不出事,对医务人员的各种弄虚作假伎俩也就默认了。
    再加上现在有貌似公正、实际上与医院穿一条裤子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只要摆平纠纷,息事宁人,管他什么接受教训?还有那些黑社会,为了牟取私利,借着医疗纠纷推波助澜。这样,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我认为:为了病人利益(实际上是全民利益。哪个人不生病?),必须严肃整顿医德医风,从根子上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oeah6603 | 2014-7-1 16: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清楚……
owrfbk[k]9] | 2017-6-17 21: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的很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