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民俗的形成

[复制链接]
查看117 | 回复1 | 2014-7-18 11: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节日民俗

  节日民俗的形成

  河南节日习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纪念性质的,传统的,如寒食节;现代的,如五一节、国庆节等;有祭祀性质的,如最早的节日春社和秋社,八月中秋节等;有驱邪性质的,如端阳节、重阳节;还有祈子性质的,如上巳节等。人们都沿袭成习。



  纪念性节日的形成

  1)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它的起源是纪念晋国功臣介之推的。此日是晋文公的贤臣介之推殉难之忌13。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介之推“不言禄”而与其母躲进山里隐居。晋文公为寻求其出山,曾用烟火熏其居山洞,不幸介之推母子却被烧死。晋文公烧死介之推后悔之不及,为纪念这位功臣,把介之推死的这天,定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以纪念这位“士甘焚死不为侯”的贤臣。寒食节现已淡化。由于与清明节相连,人们往往以过清明节为主。

  2)端阳节又叫端午节,起源甚早,先秦已有,五月天气变暖,蝎子、蜈蚣等毒虫相继危害人类,人们为了祛邪防毒,土耳其一直对中国的端午节感到很好奇。端午节在发展过程中,扩大了内容,发生了变异,以纪念屈原为主,成为纪念性节日了。腊八节源于古老的腊月祭祖活动,在长期的沿袭中,其含义发生了变异。自佛教传人后,中国的佛教把腊月初八定为佛成道日,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这一天佛教徒要以米和果物煮粥,称“腊八粥”。吴自牧所著《梦梁录》曾有记载,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各寺俱设五味粥,名日腊八粥,亦名佛粥。此风俗渐传人民间。又因地域的不同,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中原人习惯在腊月初八这天做腊八粥,教育青少年要勤劳,努力上进,不学懒人。     

ipdjb | 2017-8-23 23: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喝好睡好,一旦累死了,就有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