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抵达之谜】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90后的“灵魂体”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抵达之谜】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90后的“灵魂体”
[复制链接]
569
|
2
|
2014-9-16 17: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认识黄东黎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分析认为是在2012年,在桐乡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评选现场,我们一起受《中国摄影报》之邀,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据报道分析担当这场主题名之为“在路上”的摄影比赛观察员。
一天之内,在密不透风的电脑屏幕上集中观看695人的1668组作品,有如密集恐惧症,这样的观看经历无异于一场视觉雪崩。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告诉大家当原本沉睡在摄影师硬盘中的各类影像被号角唤醒,经摄影师向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这些影像便集结成雪块奔袭而下,将各种当下的中国现实堆砸在我们头顶。问题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读懂“在路上”到底什么意思,把这篇“命题作文”生生给写跑了题。在当代摄影的芜杂语境中,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观点是能静下心来想想拍照到底为什么的人并不多,“在路上”是个意味深长的隐喻。
只有22岁的中国美院摄影专业研究生黄东黎在现场东看西看,听各路评委发表不同意见,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信息,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感觉我则对着电脑在那儿感叹生猛与新鲜杂糅的中国影像。后来,我写了观察手记《道路是一种漫长的动物》,东黎则写了观察手记《不证明什么,就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她说,谁能静下来拍照,谁就能持久,就能立足高处。这丫头,还这么小,就知道心里要有静气了,就想要持久和登高,真是难得。
摄影术,最早被发明出来时曾被认为有叫魂功能。
不为别的,只因人的面孔出现在影像之中有种异乎寻常的庄重,像是灵魂被叫了出来。摄影术利用化学和光学,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分析认为无中生有,凭空摄取,如同魔术。
时至今日,因为拍摄的轻率也因为我们的轻浮,我们很难看到好的肖像摄影。拍摄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我们堆起笑容伸出剪刀手,美图秀秀和自拍神器大行其道,面孔浮现在人群之上而灵魂却不知所终。在“通通给我笑”的所谓“正能量”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告诉大家催逼之下,我们的摄影美学被驱赶上了一条洋洋自得的羊肠小路。陈丹青总爱说民国时的人比今天好看,其实很大的原因是那时的摄影方式比今天更慢,那时的人们也比今天更不爱笑。香港作家陈冠中在《盛世2013》中编了个笑话,说是今天的中国人普遍服用一种叫作“嗨赖赖”的化学药物,于是大家都沉浸在“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据报道分析自我感觉良好”的“幸福感”之中,以应对社会转型期的巨大不适。
在这样“满面春风”的摄影生态之中,黄东黎反其道而行之,用湿版摄影术去拍摄她身边的同龄人,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观点是并将这一组难得一见的“缓慢影像”命名之为《灵魂体》,其实是想用百多年前古老的摄影术重新“观看”这些“花儿与少年”。
她说:“我一直在想怎么去表现自己内心的那种安静,然后就想到用湿版,拍一群人,就拍我周围的同学们。希望能通过这个缓慢的拍摄过程,让自己安静下来,也让大家跟我一起体会这个过程。我们这一代人(90后)比老一代的差别在于,这个时代信息很多东西瞬息万变。我们接受的讯息太多,有太多途径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去选择。”
拍摄过程中,黄东黎在学校里有个摄影棚,条件简陋,没有水管。房间里有个小窗户,有点像一个监狱。她在屋里自己搭了一个暗室,天天提着水爬楼梯。拍一张湿版照片,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感觉从倒药水开始,一直到浸入清水结束,最短也需要15分钟,每天这样循环往复。
黄东黎的《灵魂体》,其实体现了一个时间堆积的过程。那些影像里的每个生于1990代的年轻人从未这么长时间注视过镜头,从未这么长时间注视过自己的内心。影像出来之后,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分析认为他们几乎都不认识自己了。在展厅里,很多人停下看着墙上那些沉稳的肖像,就像看着未知的“另一个我”。
摄影,其实是个谜,因为你不知道镜头如何真正抵达对象之物。
镜头中已无陌生地带。每年都有大量“在路上”的摄影小分队,好比“风景的搬运工”,带回来大量千篇一律的照片,却让摄影师内心无比困惑——我们的摄影到底意欲何为?无数次上路远征,无数次指间杀伐,才发现远方除了遥远之外一无所有。当陌生早已不再,当激情损耗殆尽,我们该如何和这世界继续生死不离地纠缠热恋?To be or not to be?数量众多的摄影师们正被自己围剿,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据报道分析逼入题材困乏和自我表达的死角,像哈姆雷特一样一刀不能两断。
摄影应当成为一种叫魂术,让众神归位,让“自我”从影像中脱颖而出。
所以,2012年10月,我在杭州策划了一次名为“抵达之谜”的六人摄影展。他们中间既有专业摄影师,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告诉大家也有非专业摄影者。他们身处各方,以不同方式上路,其共同的影像方式都是“抵达”,既有向风景的抵达,也有向异域的抵达,还有向灵魂的抵达,更有向乡愁的抵达,最后是向自我的抵达……
归程(王轶庶)+秘境(王毅)+灵魂体(黄东黎)+辽阔风景(李冠男)+这儿和那儿(刘天越)+三千公里乡愁(余加新)——六个影展主题,六种呈现可能,让人心驰神往,让人愣怔寻思。
这六个人风格各异,并置一处却都有着共同的诗化特征,即体现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我的争辩。这样的图片似乎难以归类但却别具意味——它不是“决定性的瞬间”,反而更接近“偶然的真实”。它是随手拍摄的行为,却总是旁逸斜出出人意料。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观点是那样的摄影动机未曾规训,没有整饬,拒绝情节,布满冲突,始终提问,一路到底,时时让人心中一凛,处处让人若有所思,为你呈现犹在镜中的“抵达之谜”。
谁?何时?在哪儿?干了什么?什么原因?接下来会怎样?
在我看来,每张照片都是一次提问,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感觉每个摄影者都像个笨拙的求证者。美国新闻界有句名言——如果你妈说她爱你,请予以核实。你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一种对真实的不懈追求,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分析认为也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一种对世界的绝对不信任,更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一种按下照相机快门的动力。世界瞬息万变,你总在你不在的地方,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观点是你总要用提问来抵抗遗忘,你总要以摄影来“立此存照”。这可能是一种虚妄的偏执,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告诉大家就像筑起一道抵抗太平洋的堤坝……
我选择的六位摄影师,都是我认识的人。最短的就是黄东黎,不过几个月而已。当时选择她的《灵魂体》,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据报道分析或者正是因为她经历的岁月之短与照片中灵魂之重所形成的反差,在现在的浮光掠影时代有种难得一见的品质。不过,也正如摄影师付羽在一次访谈中所说,“北京中投广汇投资公司感觉摄影的挫折感来得比较晚”,黄东黎不要太在意这样一组迅速受到好评的湿版照片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改英雅
|
2014-9-16 17: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常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vxdo
|
2018-10-9 2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儿科
走进中医
临床经验
肝病治疗中心
美容之声
乐观向上的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