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旅游者不得不常年累月跋涉在遥远的旅途上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旅游者不得不常年累月跋涉在遥远的旅途上
[复制链接]
521
|
2
|
2014-9-17 1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世纪30年代,有唐麦·顿珠次仁去印度加尔各答留学,学习电学。根敦群培于1934年—1946年,随印度班智达离开西藏,游学南亚,他广泛游历印度各地和斯里兰卡等国,学习多种文字。这样,他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扩大了文化视野,他成为西藏20世纪影响最大的藏族学者之一。
1946年,噶厦政府又派出第二批留学生,共10人。其中5名是贵族子弟,
澳大利亚
5名是刚入寺的小僧。他们在印度大吉岭学习。自费留学的,也不在少数,仅印度大吉岭一地,在20世纪4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初,就有50名藏族学生出国留学。
清朝时期有定期的朝觐团。1903年,英军进逼拉萨,达赖喇嘛出走内地、蒙古等地;回拉萨后,又于1910年出奔印度。1923年,班禅、达赖喇嘛失和,班禅出奔内地,奔走于各地,1938年回藏未果,圆寂于青海玉树。
1929年,九世班禅在南京设立办事处。1928年,达赖派代表贡觉仲尼去南京,与国民政府联络,陈述藏情,并于1931年设驻京办事处。1930年,在南京召开蒙藏会议,西藏当局派代表参加。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藏的旅游活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时西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当西方文化叩响南边大门的时候,这里还是中世纪的土壤。与我国国内其他民族一样,藏民族必然要经过一个痛苦而艰难的历程。
福克斯冰川
因此,这时期旅游活动的重大特征,是在这种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
从17世纪开始,西藏就成了西方文化的一个关注对象。到19世纪后期,更是将它视做一块禁地,想象成封闭的土地。他们大部分人是怀着一种西藏情结来到这里的。这样做,是为了满足西方文化本身的需要,给自己以一种异文化的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mcngnmjf
|
2014-9-17 10: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锄禾日当午,发帖真辛苦。谁知坛中餐,帖帖皆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affestcic
|
2018-10-11 04: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happygirl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