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传染病论坛
›
肝病治疗中心
›
肝炎后肝硬化的分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肝炎后肝硬化的分类
[复制链接]
664
|
2
|
2014-10-11 16: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肝炎后肝硬化的分类
在我国,临床最常见到的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根据病情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表现类型:
1、无症状肝硬化:病人往往没有明确的肝病病史,也无明显的肝病症状,或曾经有过乙肝病毒携带史,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肝硬化。
2、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可见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白蛋白≥35g/l,胆红素≤3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60%。血清转氨酶及转肽酶轻度升高。可有门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3、静止性肝硬化:谷丙转氨酶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脉高压症,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4、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小于1.0,明显黄疸,胆红素>35μmol/l,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60%。患者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5、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出现较深的黄疸是这一型肝硬化的标志。转氨酶早期升高,后逐渐下降;而黄疸逐渐上升,形成“酶胆分离”现象。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有门脉高压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eah6603
|
2014-10-11 16: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ufSgK4
|
2019-2-22 1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以为穿着脏衣服就可以做污点证人;别以为穿着木制拖鞋就可以做木屐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美容之声
杏林杂谈
中医儿科
中西结合
刺耳球儿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肝病治疗中心
突发急性传染病,甲流,禽流感,SARS
布鲁菌病
出血热
乙型脑炎,流脑,脑炎脑膜炎
手足口病
麻疹
肠炎,痢疾,疟疾
性病,艾滋病
风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
寻医问药
患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