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妇科
›
痛经-中医妇科处方手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痛经-中医妇科处方手册
[复制链接]
311
|
2
|
2014-12-2 11: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痛经又称原发性痛经,是以小腹疼痛为主症,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妇科临床常见病症。一般多发在经期前1、2日或行经第1天,随后即逐渐减轻至消失,偶见有延缓至经净或于经净后始发生疼痛者。疼痛程度有轻有重,剧烈疼痛常历时半小时至2小时,继而为阵发性中等度疼痛,12~24小时逐渐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亦可波及全腹或腰骶部作痛,或有外阴、肛门坠痛。严重疼痛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甚至昏厥。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未婚女性,属于中医学“痛经”范畴。
诊断要点
1. 痛经以随月经周期发作为特征,以小腹疼痛为主症。
2. 疼痛程度有轻有重,剧烈疼痛常历时半小时至2小时,继而为阵发性中等度疼痛;部位以全腹或腰骶部作痛,或有外阴、肛门坠痛。
3. 严重疼痛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甚至昏厥。
辨治原则
痛经的辨证要点,关键是辨别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程度,再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之象,正确判断其寒、热、虚、实属性。
1. 疼痛时间,本病经前、经期疼痛者属实,或虚中挟实;经后痛者属虚。
2. 疼痛部位,痛在小腹正中者,多为血瘀或血虚;痛在小腹两侧者,多为气滞;腰骶部疼痛者,多为肾虚。
3. 疼痛性质,拒按者属实,喜按者属虚;得热痛甚者属热,得热痛减者属寒;胀甚于痛者,多以气滞为主;痛甚于胀者,多以血瘀为主;刺痛者多为瘀血相攻,绞痛者多为寒瘀交阻;持续抽掣性疼痛,多以瘀血为主;阵发性剧痛,多为气滞血瘀。尚须全面参合,知常达变,才能识其本质。
4. 本病病机实证为“不通则痛”,虚证为“不荣则痛”,故总的治则以调养气血为主,但需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经期调血止痛治标,平时辨证求因治本,并结合辨证情况以施治。
5. 由于本病多虚实夹杂,故在治疗上尤须审度证候之虚实偏重,抑或虚实并重,而予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兼施等法。
处 方
1. 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则疼痛减轻,经前乳房作胀,胸闷不舒,舌质紫黯,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或弦紧。治宜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基本处方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或八物汤(《医垒元戎》):桃仁、红花、当归、甘草各9g,川芎、赤芍、五灵脂、丹皮、乌药各6g,香附、枳壳各5g,延胡索3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八物汤(《医垒元戎》):当归、芍药各12g,川芎6g,熟地、川楝子各10g,木香6g,槟榔9g,延胡索12g。加水煎服。
(2)加味乌药汤(《证治准绳·女科》):乌药6g,制香附9g,木香 6g,延胡10g,青、陈皮各6g,当归10g,赤芍10g,山楂10g,益母草 15g。加水煎服。
(3)痛经汤(夏桂成经验方): 当归10g,赤芍10g,青风藤15g,川桂枝5g,肉桂(后下)3g,制乳没各6g,延胡索10g,制香附9g,石打穿 15g,红花9~15g,益母草10g,钩藤10g,琥珀粉(另吞)3g。加水煎服。
(4)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加减:赤白芍各10g,当归10g,牡丹皮10g,炒山栀9g,柴胡5g,制香附9g,川郁金6g,黄芩9g,甘草6g,五灵脂10g。加水煎服。
(5)香桂胡珀汤(《中医妇科验方选》王子瑜方):沉香末3g(或以木香10g代之),肉桂10g,醋延胡10g,琥珀末3g,细辛3g。加水煎服。
2. 寒凝胞中证
阳虚内寒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治宜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基本处方 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减:吴茱萸、麦门冬各9g,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生姜、半夏、牡丹皮、阿胶(另烊)、桂枝、甘草各 6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12g,白芍、桂枝各9g,细辛 15g,木通(或通草)3g,炙甘草5g,大枣9枚。加水煎服。
(2)艾附暖宫丸(《仁斋直指方》):吴茱萸、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黄芪各6g,官桂、续断各5g,香附12g。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制成丸药。
(3)补阳消癥汤(夏桂成经验方): 当归、赤白芍、淮山药、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鹿角片各10g,石见穿15g,五灵脂9g,生山楂10g。加水煎服。
(4)温土毓麟汤(《傅青主女科》): 巴戟天、覆盆子各30g,白术 15g,党参10g,淮山药15g,神曲3g。加水煎服。
(5)温胞饮(《傅青主女科》): 白术、巴戟天各30g,党参、杜仲、菟丝子、山药、炒芡实各10g,肉桂6g,附子3g,补骨脂6g。加水煎服。
寒湿凝滞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月经后期,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带下量多,苔白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基本处方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味:小茴香1.5g,干姜、元胡、没药、川芎、官桂各3g,赤芍、五灵脂各6g,当归、蒲黄各9g,苍术6g,茯苓9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脱花煎(《景岳全书》):当归、川芎各10g,肉桂、红花各6g,车前子、牛膝各10g,加水煎服。
(2)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6g,人参9g,生姜18g,大枣4 枚。加水煎服。
(3)温浴方:经前5~6天于热水中通身洗浴,以葱白一握,胡荽 60g,经前煎汤顿服。
(4)药熨法:生姜120g,花椒60g。共捣细末,炒热包熨痛处。
(5)塞法:蛇床子、五倍子、艾叶各15g,公丁香、雄黄、枯矾各9g,麝香0.3g。研细末,炼蜜为丸,再将药丸制成条状并纳入阴道深部,每日1丸,连用3丸。
3. 湿热下注证:经前、经期小腹刺痛或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有腰部胀痛,或平时小腹部疼痛,经前疼痛加剧,月经不调,经色黯红,质稠或有块,平时带下色黄或有秽臭,时伴低热起伏,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基本处方 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味:牡丹皮、生地、当归、白芍、香附、桃仁、元胡9g,黄连、川芎、红花各6g,莪术3g,红藤 15g,败酱草10g,薏苡仁12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芍药15g,炙甘草5g,木香5g,槟榔、肉桂、当归、黄芩各9g,黄连8g,大黄6g。加水煎服。
(2)敷法: 白芷、川乌、草乌各6克研末,用葱汁、蜂蜜调敷痛处。
4. 气血虚弱证: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少腹及阴部空坠不适,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基本处方 圣愈汤(《兰室秘藏·疮疡门》)合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党(人)参15g,黄芪12g,熟地、当归、川芎、生地各9g,白术、茯苓、炙甘草、白芍、熟地黄各30g,黄芪12g,肉桂3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八珍汤加减(《正体类要》):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10g,川芎、炙甘草各5g,合欢皮9g。加水煎服。
(2)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当归9g,芍药30g,川芎9g,茯苓 12g,泽泻15g,白术12g。加水煎服。
(3)胶艾汤(《金匮要略》): 当归10g,熟地、白芍各12g,川芎6g,阿胶(另烊)、艾叶各12g,甘草6g。加水煎服。
(4)肠宁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熟地各30g,党参、麦冬、阿胶 (另烊)、淮山药各9g,续断6g,甘草3g,肉桂1g。加水煎服。
(5)小营煎(《景岳全书》):当归6~9g,熟地6~9g,芍药(酒炒) 6g,炒山药6g,枸杞子6~9g,炙甘草3~6g。加水煎服。
5. 肝肾阴虚证: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来色黯淡量少质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健忘失眠,或有潮热,舌质淡红,脉细弱或沉细。治宜益肾养阴,调经止痛。
↗基本处方 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白芍、山茱萸、阿胶 (另烊)各10g,巴戟天3g,山药15g,甘草3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巴戟天、熟地、续断、杜仲、当归、白芍、台乌药各10g,焦艾叶、益母草各12g。加水煎服。
(2)调经止痛汤(《中医妇科验方选》黄绳武方): 当归10g,川芎 9g,香附12g,白芍24g,甘草6g,枸杞子15g。加水煎服。
(3)补肾育宫汤:当归10g,白芍10g,淮山药10g,熟地10g,川续断10g,菟丝子10g,紫河车(先煎)10g,茺蔚子15g,炙甲片(先煎) 10g。加水煎服。
(4)贴脐法:元参、白芷、当归、赤芍、肉桂、大枣、生地各30g,麻油 1000g,黄丹360g。制成膏剂贴脐。
警 示
1. 痛经在经前、经期小腹刺痛或胀痛发作,此期应注意保暖,忌食生冷。
2. 痛经疼痛发作剧烈出现晕厥,四肢逆冷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如针灸、服镇痛药等,寻找原因,对症治疗。
3. 注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痛经鉴别,属于内异症的痛经发作较剧烈,应当有针对性治疗。
参考来源:
http://www.kkme.net/web?query=%D ... %C6&page=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改英雅
|
2014-12-2 11: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低调,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亮仔
|
2017-9-13 13: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绿豆在街上走,走着走着,踩到一片柠檬,就变成了[酸豆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肿瘤治疗中心
走进中医
中药方剂
临床经验
cc79cc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