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传染病论坛
›
肝病治疗中心
›
乙肝e抗原及抗体的临床意义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乙肝e抗原及抗体的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674
|
1
|
2014-12-12 15: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乙肝e抗原及抗体的临床意义
乙肝e抗原(HBeAg)及其相应抗体(HBeAb)通常出现在乙肝潜伏期的后期,晚于表面抗原,而消失较早,与HBV DNA有密切关联。期临床意义包括:
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e抗原常伴随表面抗原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e抗原转阴而e抗体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e抗原仍为阳性,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E抗原存在于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 DNA阳性,三者基本成平行关系。所以e抗原阳性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e抗体阳性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病毒DNA阳性,可能有病毒变异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
3、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e抗原消失前后出现e抗体,此时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病毒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出现e抗体常提示病毒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病毒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e抗体形成,血液循环中仍有病毒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
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e抗原检出率下降,而e抗体、甲胎蛋白增高,故在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硬化病人中,e抗原和甲胎蛋白增高,常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
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e抗原阳性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乙肝咨询平台”,可在线与乙肝治疗专家一对一免费咨询。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乙肝咨询平台”,可在线与乙肝治疗专家一对一免费咨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班姊陵
|
2014-12-12 15: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内科
刺耳球儿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肝病治疗中心
突发急性传染病,甲流,禽流感,SARS
布鲁菌病
出血热
乙型脑炎,流脑,脑炎脑膜炎
手足口病
麻疹
肠炎,痢疾,疟疾
性病,艾滋病
风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
寻医问药
患者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