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乌镇,那一脉悠悠书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乌镇,那一脉悠悠书香
[复制链接]
91
|
1
|
2014-12-17 18: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乌镇,那一脉悠悠书香
自从2000年中国作协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从首都北京移师浙江省乌镇之后,乌镇就赫然列在我的旅游目的地之中。这个愿望历时十三年,终于在女儿的陪同下于今年10月得以成行。游程两天,头一天下午参观乌镇西栅,第二天上午参观东栅。参观之前,我读过不少乌镇游记,这些文章有说这里是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的,也有说这里是东方文明的活化石的。而我在参观中感受极深的,却是这里浓郁的书香气,觉得它时时都在西栅和东栅空气中弥漫着,浸透了古镇的各个角落,让人变得文气和沉静。我感到,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乌镇。
乌镇向来以古出名。两天时间,我走遍这里大大小小的水巷和街衢,这里的一座座古老民居,一处处原始的手工印染、乌陶作坊、酒坊和织锦工坊,还有那江南百床馆、汇源当铺、旧时的药店和邮局等,都浸染着古色古香,说它是东方文明的活化石也可谓适得其宜。但这里许多古遗址却更让我沉浸在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文昌阁、翰林第、古戏台、皮影戏、晴耕雨读居,处处昭示着这里沉久的文化积淀,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唐朝书画大家裴休、宋朝诗人陈与义、范成鶁
贵州最好的耳鼻喉医院
大,以及近、现代新闻学前辈严独鹤、农学家沈骊英、着名作家孔另境等,都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或遗址,更有那昭明书院、茅盾故居这两处古今名家的遗址双壁生辉,让这个小镇在中国文学史的园地里也焕发着异彩。这两处遗址,也正是我此次参观的主要目标。
下午六时许,我们就来到位于西市河北岸的昭明书院,这是南朝梁太子萧统和他的老师沈约的读书处。书院坐北向南,一座青褐色牌坊式门楼当街竖立,门楼上的六朝遗胜匾额显得庄重古朴。进得大门,只见宽阔的前庭里,筑有造型雅致的水池、廻栏和石桥,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匝地,给人澄明幽静的感觉。再往前就是主建筑,为一座两襂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地址
层三进的楼房,楼上楼下辟为图书室或名人着作展室,供游人阅览。西厢房内还有一处古色古香的书店。此时此地,随着参观的脚步,我们的思绪也沉浸在了历史典籍里,我想起了读大学时在学校图书馆翻阅萧统的《文选》和贪婪地阅读那一篇篇古文的情景,《文选》米黄色的书页,泛漫的书香,时隔50余年仍然记忆犹新。
据《乌青镇志》记载,梁太子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鷿
神经性耳聋怎么治
明万历年间,乌镇人全廷训出于对萧统才学的敬仰,便在书馆旧址前建起一座石坊丨,里人沈士茂于石坊上方题写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匾额。以后又经里人多次修建,始成如今规模。沈约是齐梁文坛领军人物,着有《宋史》和许多优秀诗歌。梁君主萧衍重其人品、文才,封其为太子傅。萧统在他的教导下,在这西市河边苦苦攻读,终成大才。萧统招集文人学士,编辑成汇集先秦至梁以前各种文体代表作品的《文选》三十卷,后人称其为《昭明文选》。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它与后来的《古文观止》一样,受到历代文人的欢迎。昭明书院的修建,寄托着乌镇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梁太子昭明的崇敬,也为我们瞻仰古人、追忆过去提供了一个实物依托。
出昭明书院已近晚上七时,夕阳渐隐,河灯初起,两岸景色若明若暗。此时,我的思绪鶁
贵阳耳鼻喉医院
仍让留在那个澄明幽静的书院里。女儿说,下一个重点就是参观茅盾故居了。现在我们先看看乌镇的夜景吧!她领我来到码头,买好船票,乘坐乌篷船一头扎进乌镇深沉的夜色里。
乌镇的夜景是迷人的。游船缓缓前行,那两岸的商铺前、酒楼上、居室内,那一座座似乎漂浮在河边的枕水阁的楹柱间,那横跨河上的半圆形的桥孔里,都亮起了晕黄的灯光,没有缤纷的异彩,更没有照亮夜空的镭射,就是那一色的晕黄;连我们乘坐的乌篷船上也只有暗黄的普灯,恍如很久以前那挂在船篷上的马灯。无边的暗夜中,这灯光显得那样朴质,那样迷蒙。那两岸的店铺,水上的桥涵,尽皆朦朦胧胧,它们在水里的倒影更是扑朔迷离。我举起相机按动快门,欲留下西栅夜景的图片,可是照出来的影像总是模糊一片。女儿说:奇怪,为什么乌镇人不喜欢华丽,不喜欢大气,换上霓虹灯能多费多少钱呢!我说:不,这正是乌镇人的聪明之处。你想,无边的暗夜之中,这晕黄的灯光是不是更能启人遐思、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乌镇昭明书院一千多年前传下来的那股书香气,恰恰就氤氲在这晕黄迷离的灯光之中啊!那种亮如白昼、瞬息万变的的灯光,会把这股书香气惊吓得无影无踪的鶁
贵阳耳鼻喉医院
。你说,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岸火独明的灯光和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灯光,与上海南京路上彻夜通明的霓虹灯相比,哪一个更有诗的意境呢?在这如梦如幻的夜色中,你是否更能想象到一千年前年沈约老先生彻夜执笔撰写《宋书》和昭明太子秉烛夜读的情景呢!
茅盾故居位于东栅。第二天上午我们买好门票,穿过游船码头,转过有名的逢源双桥,走过长长的东市河北岸,就来到了观前街17号一座古老的民宅,这里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先生的故居了。
一座二层楼房紧临街道,木门窗,木屋架,青砖黛瓦,典型的清代江南古老建筑。门口左侧镌刻着陈云同志题写的茅盾故居匾牌。我们穿过楼道,后面是一个半亩大小的幽静庭院,院中间是茅盾的半身汉白玉雕像,一丛翠绿的天竹点缀在角门。这大概就是茅盾当年闲暇时的读书或玩耍之处吧!故居中有卧室、书房、餐厅等设施,其家具与布置仍是茅盾当初居住时的样子。楼厅中开设有《茅盾故乡乌镇》、《茅盾走过的道路》、《茅盾故居》三个基本陈列室,介绍了茅盾的生平业绩。在这里,我首次看到了茅盾中小学时期习作和他创办《小说月报》的原件及部分手稿,看到了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着作版本。记得上世纪六十襂
贵阳耳鼻喉医院地址
年代初,我为了寻找一本茅盾的《子夜》,跑遍了大半个西安市的古旧书店,最后在南院门才找得一本陈旧的竖排本。这一本早已发黄的旧书我一读再读,一直保存了五十年。此时站在陈列室里,回忆往昔,觉得无限感慨。在陈列室的出口处,我看到了一副茅盾的青铜塑像:右臂抱在胸前,手中夹着一支香烟,静静地沉思着。他是在构思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子夜》或者是他的《春蚕》三丨部曲哪?还是担任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长时在运筹新文化事业的发展呢?我不禁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一镜头,作为对这一现代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永久纪念。
茅盾丨的成长与乌镇是分不开的,他晚年在《我的故乡》中写道: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镇上古迹之一有唐代银杏,至今尚存。我为故乡写的一首《西江月》中有两句: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可见乌镇从昭明书屋肇始的那股千年文脉,对茅盾的影响有多么深!其实,何止茅盾。据镇志记载,自宋至清900多年间,乌镇一直求学之士不绝于路,读书之声不绝于耳,先后出了64名进士,167名举人,至于秀才、监生、贡生则难以全计。其中有作者378人,作品842部。由此可见乌镇文气之兴盛,文脉之悠长。
乌镇,愿从你这里飘出的悠悠书香,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浓郁,飘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tfup4642
|
2014-12-17 18: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的看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楼下你好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