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留澳移民出新细则 澳驻华大使讲解对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留澳移民出新细则 澳驻华大使讲解对策
[复制链接]
103
|
1
|
2015-4-13 14: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雨交融 于 2015-4-13 14:40 编辑
他认为,除此之外,方便学生随时转换专业方向或学习进程的灵活科学的课程设置、对海外学生的权益保护、经济合理的留学性价比、完善透明的签证制度等也都是吸引留学生选择澳洲的重要原因。
新生代大学特别注重实用性
澳大利亚投资移民
http://www.cbiec.com/aozhouyimin/
与英美庞大的大学数量相比,在澳大利亚选择高校似乎要容易一点,因为澳大利亚一共有39所大学。万胤忠介绍说,虽然澳洲高校数量不多,但是会组成不同的联盟,中国学生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就是八校联盟。这八所院校建校比较悠久,也是澳大利亚比较传统的院校,某些学科走在澳大利亚的前沿。此外,还有澳大利亚科研大学联盟强调工程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还有澳大利亚创新研究类大学,虽不像八校联盟那样悠久,但也是较为传统的大学,且注重科研;还有就是新生代大学,建校历史都较短,一般有20多年的校龄,但是提供非常灵活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更强调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传授知识,并且特别注重实用性。
中国是澳洲最大的海外生源国
“在2009年,大概有近190000的国际学生获得了学生签证,其中中国学生有38000多人。就国际学生的人数而言,中国现在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海外学生生源国,印度其次”,柯润华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留学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人数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大约有118000名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其中近半数是就读大学攻读学士学位、硕士及以上学位。
■ 聚焦签证
不要太迟递交签证申请,第三、四等级签证申请90天内做出回复
“每个申请都是要个别对待的,在申请上递交材料的多少还有评审等级和当时移民部那边接受到的申请数量,这些都决定着评审时间的长短。我们的目标是对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的签证申请,一般是在90天之内做出决定。所以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开学前,尽量留出充足的时间,不要太迟递交你的签证申请。”面对即将到来的签证高峰期,柯润华同样提醒申请者尽早准备。
申请学生签证需要进行体检
根据澳大利亚的签证政策,会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来调整相关的签证要求,该系统被称为评审等级。柯润华表示,从目前来讲,学生签证一共有5个风险等级,每一个等级都与移民风险等级有关,主要是由学生签证申请人的国籍、学习的课程和申请的签证类别决定的。这也意味着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教育类别可能有不同的评审等级。
在中国,针对不同的教育类别,也有不同的评审等级。如571、572、573都属于第四等级,574则属于第二等级。第三评审等级和第四评审等级申请人都会列为高风险的,签证申请所要求的材料的标准要高一些。
除评审等级之外,所有的学生签证申请人还需要通过体检和品行检查的法律要求。柯润华补充说,很多申请人,包括大部分的中国学生,作为签证申请的一部分,都需要进行体检。
不同签证对应不同需求
柯润华解释说,每一个签证类别都是根据教育产业的某一个特殊领域设定的。如果学生想就读中学课程,应该申请571类签证;想就读博士课程就应该申请574类签证;如果学生想读语言课程,然后再读学士学位课程,把两门课程捆绑在一起,申请一个签证即573类签证类别即可。
而学生监护人签证类别,是给想去照顾赴澳学生的家长及他们的家属签发的签证,这些学生都是年龄在18岁以下。
【签证递交方式】
电子递交签证:方便快捷,但需通过在移民局注册的代理机构里面的电子签证用户递交签证申请,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可递交在线申请,也可随时查询在线申请的审理进程。
自己邮寄递交:学生也可以不通过留学代理,可通过纸质申请,把签证申请表,附加的材料,全部邮寄到阿德莱德签证申请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何知叫
|
2015-4-13 14: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个帖子,下班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雪雨交融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