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工叉车总经理谢英华:叉车市场没有淡季

[复制链接]
查看291 | 回复2 | 2015-4-23 14: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叉车市场没有淡季。”尽管处于宏观经济、行业形势双双低落的2014年,龙工(上海)叉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英华依然这样表示。
  2014年上半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众多板块中,叉车绝对一枝独秀,依旧保持增长;龙工装载机其他细分领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身处其中,龙工正试图巩固已有优势。上半年,龙工叉车销量1.2万台,销售额6.28亿元人民币,增长39%,成为整个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利润增长更是超过50%;销量、销售额、利润增长幅度都领军行业。全年,谢英华给出的目标是:销量在上年1.8万台的基础上,确保2万台,力争突破2.2万台。
  至今,自2006年才涉足叉车行业的龙工,已经超越诸多本土、国外参与者,直抵中国市场三甲之位。全球工业车辆领域,龙工的排名也是一路递进,目前已经位列第14。
  【内功】
  做到这些,绝对不仅仅是顺市场之势这么简单。虽然中国叉车市场今年来一路保持增长,但其间亦是群雄并起,竞争程度丝毫不亚于装载机、挖掘机等领域。
  作为新进入者,龙工自然不能够按照传统的套路走,“我们必须利用自身已有的优势,执行自己的路线,创新自己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这里实现反超,才有可能实现短期的计划和长期的目标。”对此,谢英华表示。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工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就在其精细的管理和卓越的一体化运营。正是得益于这些,一直以来,在利润水平并不高的装载机行业,龙门吊出租却拥有着令人刮目的毛利率;“也恰恰是得益于此,凭借龙工在垂直链条上强大的零部件自制能力,一方面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控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则能够在利润水平更加有限的叉车领域,为代理商、供应商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推动龙工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与此前已经大获成功的装载机产品不同,应用于物料搬运领域的叉车,使用率更高,连续作业时间更长,工作强度也更大。这就要求产品本身的质量、稳定性必须“够硬”。为了做到这点,龙工叉车自成立伊始就将质量控制和提升作为该业务板块的长期要务,经年推进。2014年以来,龙工叉车质量控制工作再度升级加码。除了在研发、制造、装配环节“恪尽职守”外,还在自制件、外供件管控上更进一步。作为龙工董事局的主席,近年来李新炎亲自参与制定并积极推广“作业指导书”,让“质量”和“稳定性”在最前端制造、生产环节,就得到有效的保证。在龙工,“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最后检验出来的”已成为绝对的真理和最为基本的准则。
  龙工以及龙工叉车不仅善于管理自身的制造、生产体系,更善于激发整个运营环节,徐工平地机特别是其中主导者——“人”的潜力。身为中国叉车行业销量排名第三的企业,龙工叉车的管理构架却极为简洁扁平。管理团队、核心团队人员互补性、匹配度甚高;员工数量有限但人均产能、销售额、利润却持续保持增长。“这样的效率、结果,绝对来自整个龙工精细的管理以及强大的执行力。”谢英华这样解释道。
   在整个龙工,包括叉车业务体系,绝对是有“令”必“行”、有“行”必“果”,并辅以明确的考核流程和具体的操作标准的。一个极其细微却颇有说服力的事例是:成立之初,龙工叉车给自己的业务部门定下“规矩”:每天召开员工晨会,齐唱龙工之歌;7年来,一直如此。不久前,龙工叉车团队到南京进行执行力的深化培训,“在全国参训的十几家公司中,龙工叉车获得了冠军。”对此,谢英华非常高兴,一向严肃的他甚至打趣道,“一定程度上,这就是因为我们坚持高唱龙工之歌,坚持晨会。执行力就是要从小处,从细微之处入手的嘛!”  (jibiyuabl)
Gerardboom | 2015-4-23 14: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沙发!沙发!
ccwbm48w | 2017-4-1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