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 徐工集团大步迈向国际化新征程

[复制链接]
查看269 | 回复2 | 2015-5-7 17: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6年8月28日,徐工机械(当时名为徐工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实现股本融资1.19亿元。上市之初,受整个大环境影响,徐工也遇到了极其艰难的发展困境。在行业持续低迷中,徐工集团以国外先进的同行企业为追赶目标,深耕工程机械主业,提出“三高一大”(即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大吨位)等发展战略。强化经营转型、突破高端技术、扎根全球布局,在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实现超越和崛起。
  徐工机械脚步铿锵,坚定笃行,创造了一个个行业第一、世界第一。就在去年12月30日,全球最大吨位、技术含量最高的徐工XCA5000全地面起重机顺利完成西南边陲风场首台风机吊装任务。此次首吊成功标志着徐工XCA5000成为全球首台实现施工应用的两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彰显了徐工在全球吊装领域的领先地位,徐工挖掘机对中国轮式起重机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个个第一的背后,不仅有一批执着的徐工人,在企业层面,徐工也一直坚守工程机械主业,坚守创新不动摇。近些年,在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徐工主导产品仍然持续拓展市场,保持领先优势,今年,徐工获得行业唯一的中国工业领域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和第十四届全国质量奖。
  核心技术突破 创新驱动稳扎稳打
  4月10日,2015工程机械产品发展论坛暨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徐工不负众望,九款产品获奖,成为此次活动的最大赢家。徐工集团履带式起重机研究所所长孙丽,在这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看得见的改变看不见的力量》的主题演讲。作为XGC88000履带起重机总设计师,是什么带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改变呢?她说,那就是创新。
  孙丽坦言,大型履带起重机在国外的历史超过百年,但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口。90年代,孙丽进厂不久,徐工集团生产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吨履带起重机,而当时德国利勃海尔的起重机已达到800吨!那时,徐工人曾到利勃海尔参观,徐工汽车起重机一位德国老工程师很热情:“你们用摄像机全录制下来也行。”但是午饭时,翻译人员说,老工程师后边还跟了一句话:“反正你们再怎么学,也永远做不到。”
  这个故事,在徐工集团传讲了十几年,孙丽和很多工程师都被“激励”过。1998年,徐工将“50吨”这个数字提升到150吨,2004年达到300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吊车项目。随后几年,徐工持续发力,一直发展到4000吨,变身“全球第一吊”。徐工XGC88000起重机突破了全球履带式起重机行业6万吨米级技术的局限,开创了8.8万吨米的世界级高度。
  徐工机械负责人说,这些年来,徐工的坚守并非死守,而是坚持创新,放眼全球的同时,还要“攻”得出去。今年以来,国内主要8类工程机械主机销量下降47%。然而,徐工主要经营指标继续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
  越是行业低迷,越要加大改革力度,苦练内功,铆足劲儿地干。1993年1月13日,徐工集团技术中心被首批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98年,又成立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徐工研究院正在开展高端液压阀、主泵和马达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力争实现成套液压系统自主化配套。环保方面,徐工振动噪声研究在控制噪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机型的驾驶室司机位置噪声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这,只是徐工技术成果中的小小缩影。
  近年来,徐工有条硬规矩,每年至少拿出收入的5%搞研发。6000多名研发人员近年创造了2000多项专利,平均每天就有一项新技术、新产品诞生。这其中,100多项产品为国内首产,多项技术填补国家空白,连续3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次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徐工平地机  http://product.21-sun.com/produc ... &catalog=101005   (pobvloi)
qjwzt | 2015-5-7 17: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邵又珏 | 2017-4-28 21: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天才,坚定完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