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知足是一种态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知足是一种态度
[复制链接]
174
|
1
|
2015-6-16 16: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真正做到知足,人生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达观,从而常乐。
知足常乐,很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一切行为适中、折衷为宜,不能什么也不追求,也不要过分追求,凡事讲究个“度”。简言之,就是对幸福的追求持一种极易满足的态度。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甚至是痛苦不堪。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生”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了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曾国藩认为人生一切都“不宜圆满”,以免乐极生悲,名其书房为“求阙斋”,体现了知足常乐的智慧。林语堂说半玩世半认真是最好的处世方法,不忧虑过甚,也不完全无忧无虑,才是最好的生活,这流露了知足常乐的幽默。
知足是一种处事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在忙于追求、拼搏而迷失方向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休憩整理后,毅然前行,来源于自身平和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知足,人生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达观,从而常乐。
有一个民间故事。明朝有个人叫胡九韶,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但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快乐、幸福都是建立在知足的基础上的。这里并不是说不思进取,不前进,而是在自己的能力控制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前进。不要把太多不实际、不可能完成的事摆在眼前,不达到目的就绝不放手。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觉得是快乐的。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不满足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
五湖四海全讯网
http://www.1881818.com/
有一个小朋友丢失了一个玩具,十分难过。正在寻找玩具的时候,一个大朋友见他可怜,就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一个玩具给他。这时候,这个小朋友显得更伤心,大朋友非常不解地问他:“你现在不是得回一个玩具吗?为何还这样伤心?”小朋友回答说:“因为我本可以有两个玩具。”
追求满足不了便产生了痛苦,而当一种欲望满足之后很快便又有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追求。总是不满足,就总是有痛苦,真是“欲壑难填”。
人应该知足,承认和满足现状不失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知足者想问题、做事情能够顺其自然,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并乐在其中。这并不是削弱人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在知足的乐观和平静中,认真洞察取得的成功,总结经验,而后乐于进取,乐于开拓,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鼓足信心,做好充分的准备。知足常乐,是个人永远的精神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eiyaffzs
|
2015-6-16 16: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顶,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2023497438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