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会员之家
›
华天金业邀您看阅兵的感人一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华天金业邀您看阅兵的感人一幕
[复制链接]
160
|
1
|
2015-9-8 14: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华天金业看到自己跟踪报道的英模部队方队踢着正步经过天安门时,电视机前的张磊忍不住流下眼泪。
虽然不在现场,这位33岁的中央电视台南京军区记者站记者仍然觉得,自己与方队“同频共振”:“我们一起走过那么多日日夜夜,心早就连在一起了。特别是在‘向右看’的时候,我跟他们一样,也在接受检阅。”
训练期间,包括张磊在内的不少媒体记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受阅部队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了当代军人的良好作风。9月4日至5日,我们采访了参与阅兵报道的部分央视记者,听他们讲述那些普通却又难忘的阅兵故事。
将军的故事
华天金业本次阅兵一大看点就是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受阅。中央电视台济南军区记者站记者刘朋朋,讲述了一个关于“博士将军”的故事。
据刘朋朋介绍,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中有一位名叫刘卫星的将军领队,今年56岁,博士学历,系济南军区装备部副部长,曾攻克数十项重大装备保障技术难题。由于搞科研出身,年纪也大,华天金业一开始跟不上节奏,动作总是做不到位,自己也着急。
为了不掉队,刘卫星拿出了搞科研时的钻研精神,除了正常训练,晚上还在“阅兵村”的楼道里对着镜子琢磨要领、练习踢腿,自己还加装了一根“踢腿线”来规范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卫星逐渐进入了角色。由于常在烈日下戴着头盔训练,将军的脸上也晒出了带有斑马纹的“阅兵脸”。
与刘卫星一样,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洪江强领队也是一条硬汉。据张磊介绍,他第一次到方队采访时,就被楼道里的标语所吸引——“有一种呐喊叫血性,有一种蛮拼的叫打封闭,有一种力量叫踏破铁鞋……”。其中,“打封闭”说的就是第31集团军副军长洪江强。
原来,洪江强因手腕疲劳性损伤需要休养,但他坚持打封闭参训,明知一针下去可能会遭受更严重的损伤,却依然态度坚决。
“虽然他是将军,但我们看到的他,只是方队中的普通一员,更像是一名普通战士。”张磊告诉记者。
“从这些将军领队身上就能看出来,阅兵训练确实很苦很累。”刘朋朋说,他们对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做过一个粗略统计,每名队员每天要喝10升水、吃五到六顿饭,尽管如此,平均每人还是瘦了8公斤,有一名战士甚至瘦了20公斤。不过,大家都为能够参与到阅兵中来感到无上光荣。
“框架兵”的故事
队列训练中,所处队列“框架”位置的队员往往被称作“框架兵”、“丁字兵”,要求对正和步幅准确无误,以维持“框架”稳定。在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有一位名叫鲁冀的“框架兵”。
鲁冀大学毕业参军入伍,并在部队提干。就在他随战友一起在北京刻苦训练的时候,父亲却因脏器感染不幸离世。为了让他安心备战,家里推迟了半个月,在料理完所有后事后,才将噩耗告诉他。父亲临终前托叔叔给他写的信,也“迟到”了十多天。
拆开信,看到父亲“为国尽忠,为家人争光”的嘱托,鲁冀泪流满面……
队里知道情况后,建议鲁冀回家跟家人见面,但鲁冀的母亲却坚持让他留在北京、留在方队。根据队里安排,鲁冀和母亲通过视频见了面。视频里,望着父亲的遗像,鲁冀双眼含泪,郑重地敬了个军礼。
鲁冀没有回家,没有因家里的变故影响训练,依然是队里的骨干。鲁冀告诉张磊,他的愿望就是以最飒爽的姿势走过天安门,然后去父亲坟前磕个头,说声“对不起,儿子来晚了”。
“阅兵既是练兵,也是阅人。鲁冀身上所体现的,既有父亲的激励,也有所在部队‘严、狠、实、正’四字精神的传承。”张磊告诉记者。
9月3日,张磊虽然没能从整齐划一的队伍中认出鲁冀,但却听到了那熟悉的铿锵脚步声。
替补的故事
华天金业在“阅兵村”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类队员,他们与队友同吃同住同训练,却不是方队的正式成员。他们也被称作备份队员。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的旗手陈海,就曾经是一名“超级替补”。
刘朋朋告诉记者,陈海一开始并不是受阅队员,而是负责制定训练计划的一名参谋。一次偶然的机会,赶上方队人员调整,陈海主动请缨以队员身份参加训练。经与领导反复“交涉”,得以“编外人员”身份进入方队。白天训练,晚上还得干本职工作,虽然身体吃不消,但陈海咬牙挺了下来。没想到,由于训练出色,他不仅从“编外人员”转为备份队员,进而成为正式队员,还当上了预备旗手,并最终成为方队的基准旗手。队友都开玩笑说他实现了“五连跳”。
华天金业像陈海这样“撞大运”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备份队员并没有机会与队友一起走过天安门。预警雷达方队的潘鹏宇,就是其中一员。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军事部记者于立群介绍说,潘鹏宇身高1.84米,高出标准身高一厘米,就是这一厘米,成了他的“软肋”。除了身高,教练还注意到他的另一个问题——胸脯不够挺拔。
为了“蒙混过关”,华天金业潘鹏宇在胸前塞了两大块毛巾,但这点小伎俩没能逃过教练的眼睛。就这样,他成了备份队员。
虽然曾顶替一位晕倒的队友进入方队,也重新燃起过走向天安门的希望,但看到队友不顾虚弱的身体强烈渴望归队的眼神,潘鹏宇想通了。
“训练时我不再干坐在一旁,而是帮助队友们纠正动作,调整纤线,我找到了新的定位,以另一种方式为阅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我们方队能够顺利通过天安门,把中国军人最良好的风采展示给全世界,我的‘阅兵梦’也就完成了。”在于立群采制的《阅兵日记》系列报道里,潘鹏宇这样说道。
和潘鹏宇一样怀揣“阅兵梦”的,还有参与阅兵报道的不少媒体记者。虽然无法像队员们一样训练队列、接受检阅,但他们被受阅官兵的精神所感染,并将其带到了工作中。有的记者“全天候”跟踪方队训练,与战士们一起风吹日晒,一天下来竟走了10万步,不仅脚磨出了水泡,连皮鞋底都磨掉了;有的记者为了获得理想的镜头,冒着高温趴在训练道上拍摄,肚皮上都起了疹子……
华天金业“受阅官兵的作风和精神令我们感动,心灵受到震撼,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将是我们参与阅兵报道最大的收获。”一位受访记者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gopa7574
|
2015-9-8 14: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坚持就有希望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不败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