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境外中医助抗战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境外中医助抗战
[复制链接]
349
|
0
|
2015-11-21 13: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抗战岁月中医药(16)境外中医助抗战
时间:2015-09-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郑洪 陆金国
近代以来,中医中药随着华侨走向海外,在各地华侨聚居区行医售药,渐已形成相当的规模。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后,海外中医药界心怀祖国,积极申请成立分馆,先后有驻美(国)分馆、菲律宾分馆、北婆罗洲分馆、泰国分馆、荷属巴达维亚国医分馆等成立。在抗战中他们并未中断与国内联系,并且想方设法支持抗战。
捐资购债支前线
1939年国医节之际,中央国医馆发起“提倡中医药界各贡一日所得以尽绵薄”的活动,得到海外中医们的支持。驻美分馆分两批转来18000元和1100元,委托驻美分馆转达的还有美国永安堂10000元,林达生医师1000元,刘展伯医师200元……一日诊病或卖药所得虽不多,但爱国之情尽现。这些款项由中央国医馆购药送交有关部门转送前线。
在印尼泗水,当地中医药界在1937年成立中央国医馆驻荷属泗水支馆,也叫泗水中医公会。抗战爆发后,该会立即成立了“临时募集救灾药品委员会”,呼吁“不论同侨外侨,一致同情,竭力助赈救此痛苦之伤兵、无告之灾民”(《本会募集救灾药品宣言》)。公会组织募捐队到处宣传,开展夜市募捐等,筹集到不少善款。公会又认为“战场急用,须良好药品,而有灵效轻便携带者为适宜”,公会主席林庭槐是福建漳州人,认为福建传统良药片仔癀是“确实能止疼去毒之唯一特效药”,于是捐出配方,采购原料,亲自指导出产了1500包片仔癀,连同其它药品,经香港转寄给中央国医馆以支持前线。
境外中医药界还积极购买抗战公债,以香港中药联商会为例,该会总结:“及至战时我国抗战军兴……于是本会同人响应购买公债,以助军需,将九八一成积存之款,及买入货物找数每百元附加壹毫,由南北行代收汇集同为购买公债之用,而且将本会原购置在西营盘之会所卖去,得款万余元,悉购公债,数年之间共七八万之多。”(冯泮垣等《沧桑话本会》)
境外中医药界人士的捐助中,最著名的当属“万金油大王”胡文虎。胡文虎出身中医家庭,原为缅甸华侨,后赴新加坡。他将家传中草药方与现代制药工艺结合,研制出万金油行销甚广,他的企业永安堂发展成为集团式的跨国企业。抗战爆发,胡文虎即位列国民政府救国公债劝募委员会总会常委之一,多次认购公债,又多次捐款协助建立残废军人疗养院及阵亡将士遗孤教养院等。据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统计,在整个抗日筹赈中,胡文虎是华侨中公认的捐资献物最多者,后来获国民政府财政部特授一等金质奖章,军政部亦颁给海陆空军一等褒奖奖状。
归国救护助医药
抗战爆发,由于国内西医缺乏,国民政府曾号召各地华侨学医者回国效力,不少地区华侨组织了华侨救护队回国出力,大多由西医组成。而暹罗(今泰国)华侨救护队则分为西医团和中医救伤队,发扬了中医救伤特色。
香港中华国医学会也组织了国医救护队,派弘守仁、许耀等队员50多人回广东服务,“全部编制及训练装备,完全采用新式,治疗方法及所用药品,则纯用传统中医中药”,经费、药品来自该会会员及各大药行药商的捐助。救护队“在粤服务年余,获得显著成绩,在日军飞机疯狂轰炸下工作,不避危险,夜以继日,斗志昂扬”(谢永光《香港抗日风云录》),后来广州沦陷同,才撤回香港。
香港中医还响应中央国医馆号召积极献方。伤科名医梁永亨说:“中国自抗战军兴,海道被封锁,外来药物无法供应,以至前线军人一受创伤,便尔死亡枕藉。其时有人献议使用中药,初时当轴尝未敢置信,及后得某有力者保证,始获准试用云南白药及其他验方,一经试用,大生奇效,政府始知民间固多妙药可用者,于是通告全国各省国医分馆,搜集民间验方及药品,以备急用。”(梁永亨《四十年来疗伤见闻录》)梁氏为此专门编写《国医战地手册》,通过广东国医分馆上交。梁氏在抗战之初曾向国内捐献伤药,“果生奇效”,后来国内还多次来函索取,可惜其个人能力有限,不能大量供应。
有的华侨中医更是在战时回国效力,做出了更多的贡献。例如越南华侨梁金生,1938年去到延安,他精通中医药,见延安缺医少药,于是建议就地取材开办药厂,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成立了“光华”制药厂。梁金生担任厂长,“专为本厂职工开办了为期45天的技术培训班,讲授医疗技术、卫生知识、抢护包扎和中草药的采集、炮制和研究”“留守兵团政治部魏善剑曾患有肺结核,休息半年未曾恢复,由梁厂长诊治服中药11帖痊愈”(《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1942年,梁金生还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提出“不能忽视中医,中西医应该结合”,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许。
华侨李峄生,出生于中医世家,1918年去泰国行医,曾担任暹罗中医总会副主席。1932年淞沪抗战时,他自制“保险散”和“止血散”,通过上海中医总社转送给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以支持前线。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峄生积极组织侨胞支援国内,1942年被泰国政府驱逐出境。于是他携家来到广西,受蔡廷锴和李济深之邀在桂林行医,为抗日官兵及后方群众治疗,李济深和蔡廷锴分别赠他“国医李峄生”和“救世良医”条幅。
国际战线亦有功
1940年,日军加紧了对东南亚的侵略,矛头指向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国。而英国对日本人采取绥靖政策,甚至在日本威胁下关闭了缜缅公路,影响中国后方供应。但当时英国苦于印度不合作运动,有意让中国出面做做工作。是年蒋介石同意派考试院长戴季陶访问印度,顺访缅甸,实际也为后来1942年蒋介石访印做前期准备。戴季陶受命之后迟迟未成行,英国再三催促,后来答应戴季陶要求,重开了缜缅公路,戴这才动身。他先从重庆飞到缅甸仰光,不料忽然得病,几乎无法再往前行。这时幸得一位华侨中医出手救治,“当先生由渝飞抵仰光之时,以南地炎威,复多潮湿,因此发病,痛楚难言。适过华侨中医林子鹤先生施诊,一剂痛止,三剂病止,遂得遍历西天,身心俱健,以此深信中国医药实有灵验。”(《戴季陶(付贤)先生编年传记》)
同为缅甸华侨的台山籍诗人黄绰卿曾有诗称赞这位林子鹤医生:“医德诗句两可敷,吟梅索句仰林逋。廿年寻问融中外,周岁燠寒感叹殊。仲景羊汤疗弱质,季陶鹤化谴强图。功同良相重来日,天下苍生百病苏。”并说:“战前廿年来,余家庭疾苦均仰询林子鹤医士,其术新旧不相悖,盛德尤为可感。修明生前体弱,常服林医士所告之羊肉汤,故云。林医士旅重庆,战时曾为戴季陶之上宾。”(《黄绰卿诗文选》)林子鹤为戴季陶治病,使他能顺利完成印缅之行,为战时外交做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刘茜)
菲律宾
,
中医药
,
泰国
,
中国
,
规模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心之水选择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