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忆童年“莜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忆童年“莜莜”
[复制链接]
372
|
0
|
2015-11-21 13: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忆童年“莜莜”
时间:2015-08-1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盛英
前阵子去乡下采风,无意看到路边生长着几棵不起眼的“莜莜”,满枝头紫黑色的小豆豆不免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我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儿时后院的荒地和墙边生长着的各种野生植物就成了我童年的乐园。鲁迅先生在他脍炙人口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还别说,文中的百草园和我童年的后院确有几分相似。小时候,我们在荒草丛中抓蚂蚱、天牛、瓢虫,翻石头下的蜈蚣、蟋蟀,看那些小虫子惊慌失措地跑……一到秋天,一簇簇高大的鬼子姜开满金黄的花,很是耀眼。偶尔也会长出几棵大大的向日葵,可不到成熟的时候,早就成了我们的美味了。我们衣裤上常常粘着苍耳或草籽,有毒的蓖麻满身长着刺,让人望而生畏,但仍挡不住我们捉迷藏。有时顺手摘几个铃铛似的青麻果吃,其实我们最喜欢一串串熟透了的“莜莜”,黑紫色的“莜莜”吃起来香甜可口。
部队家属来自祖国的天南地北,对“莜莜”的叫法也不同,温州林阿姨叫乌龙茄,河北杜叔叔叫野晴儿,山东的张奶奶叫甜茄,黑龙江的魏阿姨说叫姑奶豆、黑星星或天星星。当地人叫“莜莜”,也有的叫“黑菇娘”的。我想,许多人小时候都是吃过的。
看过《仙剑》之后才知道儿时的“莜莜”学名叫龙葵草,它还有好多别名,什么牛酸浆、天天、救儿草、苦葵、天茄子、老鸦眼睛草、野葡萄……《本草正义》里也说:“龙葵,可服可敷,以清热通利为用,故并治跌仆血瘀,尤为外科退热消肿之良品也。”据古代文献记载,“莜莜”,“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功能。可以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蛇咬伤”。
山东的张奶奶说过,要是扭伤了脚,只要摘一把“莜莜”鲜叶和几根连须的葱白,加点酒酿糟,捣碎后一日二次外敷,跌打肿痛很快就会好。原来,“莜莜”的苗,消热散血;叶,加醋细研,治小儿火焰丹,消赤肿;根,清热利湿,止带通淋;就连小小白白的花,也可作为花卉。听说龙葵嫩茎在广东某些地区还被当作蔬菜,东莞地区就叫“白花菜”,还有的地方喜欢用“莜莜”叶子煮鸡蛋,可以治风寒感冒,头晕目眩,手脚乏力。
《唐本草》也有记载:“龙葵,所在有之,即关、河间谓之苦菜者。叶圆,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但堪煮食,不任生啖。”脾胃虚弱者勿服,曾有小孩食未成熟的龙葵果过量中毒而致死亡的,其实,未成熟绿色的龙葵果与发芽马铃薯中毒相同。
同事说,如果配合其他中草药治疗咽喉肿痛,效果更佳,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听说龙葵草还有抗癌止痛等功效,看来这小小的“莜莜”全身都是宝。
童年的“莜莜”和那些不起眼的野生植物带给我的不仅是令人回味的悠悠童年,更多的是一去不复返的岁月,而日益减少的野生中草药正被人们渐渐忘记,我却在尘嚣中拾起一些中草药的影子,生怕这些中草药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作者单位为辽宁省普兰店市中医院)
(责任编辑:刘茜)
鲁迅先生
,
中医药
,
百草园
,
中国
,
文章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羡煞卐旁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