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读书·临证·创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读书·临证·创新
[复制链接]
521
|
0
|
2015-11-21 13: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读书·临证·创新——拜访国医大师刘尚义札记
时间:2015-09-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禄保平 张海杰 张文宗
在“第二届国医大师”中,有一位大师刚过古稀之年,但他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已有50余年,至今他还在为病人把脉看病,他就是贵州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刘尚义先生。
近日,我们在毛德西教授的带领下,专程赴贵阳拜访了刘尚义教授。刘教授精神饱满,热情豪放,但在谈到自己治学经历及临证经验时,却又含蓄少言。他说:“张仲景才是真正的国医大师,至于我,还是叫郎中。”在一个多小时的漫谈中,刘教授谈到了自己的读书、临证以及独创思路,使我们颇受启发,获益良多。
读 书
刘教授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国医大师,既无家祖传承,又无名师引路,全靠自己的刻苦努力。他在读大学的五年期间,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每到节假日,他都到图书馆里读书,看到关键语句,就抄写下来,几年下来,就记录了十几本笔记。走上工作岗位后,特别是在接触大量病人后,其读书更加勤奋。他说,书籍是无私的老师,给人以智慧,帮人以解疑。他认为,必须学好《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它们是医学之本、医学之源。而熟读、背诵经典,可以受益终生。他在临床之余,结合实践,读了许多名家医案、医话。如《临证指南医案》《张聿青医案》《程杏轩医案》《王孟英医案》《蒲辅周医案》等。谈到这些医案,刘教授如数家珍。他对医案的学习不是泛泛地翻阅,而是引入临床,丰富自己的经验。
刘教授读书比较宽泛,诸凡医学典籍、文史哲学、诗词戏曲、小说散文等,莫不涉猎。刘教授认为,名医都是苦练出来的,要养成多读书、多背诵、多记录、多分析的良好学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颜魏结合,独成一家。在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会议室、名医诊室等处,都可以见到刘教授的墨宝。
临 证
“穷医道精髓,献仁术爱心”,这是刘教授的座右铭。刘教授认为,坚持临床,乃是中医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医传承的必由之路。刘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即是在“文革”时期,也未中断过临床工作。他强调,中医的精髓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种理论对于中医各个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须臾不可离开。他说,中医看病必须把证候搞清楚,证候包括病性、病位、病因、病势等,掌握了证候,就抓着了疾病的本质。
刘教授诊治疾病,思路清晰,悟性极高。他认为,中医流派蕴含着许多宝贵经验,不可随波逐流。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经验独到,颇具特色。
重视痰浊与瘀血:从广义上讲,痰浊是无形的致病因素,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为咳喘,为呕泻,为寒热,为积聚,为瘫痪,为癫痫,甚或无端见鬼,似祟非祟。在治疗痰浊方面,刘教授善于用经方苓桂术甘汤、小陷胸汤、麻杏石甘汤等;瘀血则是有形的致病因素,耗气失血之处便有瘀血,为疼痛,为肿块,为紫斑,为舌紫脉涩等。治疗瘀血,刘教授推崇桂枝茯苓丸、大黄蛰虫丸,以及王清任的逐瘀汤类方。若痰浊与瘀血互结致病,会形成有形之包块,正如古人所云:“痰夹瘀血,遂成窠囊。”对此,刘教授开辟痰瘀同治之径,治以豁痰化瘀,佐以虫类药搜剔(蜈蚣、地龙、鳖甲、蜂房等),疗效非同凡响。
重视阴阳平调:刘教授遵从《内经》所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处处顾及阴阳之平衡。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上者下治,下者上治,热因寒用,寒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不论是用何种治法,殊途同归,均要回归到阴阳平衡之状态。如刘教授治疗慢性肾炎之六法:补肾化痰、补肾活血、补肾祛风湿、补肾开窍、补肾泄毒、补肾利咽等,是补泻兼施、平衡阴阳之具体应用。
善用小方治大病:在拜访之余,我们曾跟随刘教授侍诊抄方。他的方子结构精炼、组方严谨、君臣明确、主题清晰,既无多余之陪衬,又无趋利之杂陈。多数方剂不超过九味,价格低廉而药性精准。在我们抄写的68张方子中(68位病人),九味药处方60张,8味药处方5张,7味药处方1张,10味药处方2张。
创 新
刘教授对疑难杂病有独到的见解与经验,其中对肿瘤的诊治尤为擅长。他认为肿瘤的病因有虚、痰、瘀、毒、郁等,对此他提出“平衡阴阳,损有余,补不足,内外修治”的治疗原则。并提出肿瘤早期应“结者散之”,以驱邪为主,扶正为辅;对术后未作放疗、化疗者,应以扶正固本为主,宜用补脾肾、养气血之味;对已行放、化疗者,应益气养阴、滋补肝肾、调和脾胃;对于无法手术及放、化疗者,主张用活血化瘀法,选用软坚散结、扶正固本之品,以冀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刘教授曾拜贵州名医葛氏疡科第七代传人赵韵粉为师,他将葛氏疡科对“九子疡”的治疗理论,大胆地运用于肿瘤诊治,引疡蠲瘤,形成了“疡理诊瘤,疡法治瘤,疡药疗瘤”的学术思想,并以此潜心研究古方古法,研制出蟾灵膏、固垒膏等,用于肿瘤或疑难杂病,疗效非同一般。
在我们拜访临别之际,刘教授说:“用心把病看好是我一生的愿望”“传国医之大道,拯苍生于疾厄,是我一生神圣的职责!”
在刘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医大师的勤奋好学、仁心仁术和博大胸怀,更学到他们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的奉献精神。(作者单位为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名医工作室)
(责任编辑:刘茜)
中医药
,
博士生
,
中医师
,
中国
,
贵州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雪贝贝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