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李时珍与藤茶擦肩而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李时珍与藤茶擦肩而过
[复制链接]
207
|
0
|
2015-11-21 13: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李时珍与藤茶擦肩而过
时间:2015-11-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小平
《明洪武实录》记载明王朝与覃垕王之战:“洪武三年四月,湖广慈利县土酋覃垕连构诸洞蛮为乱,命湖广行省平章杨璟以兵讨之。”经过半年的激战,由于官兵人多势众,义军被围困在茅岩山一带。因义军缺乏粮草,伤兵众多,加上山中阴热潮湿,许多人伤口溃烂,多数又罹患许多疾病致使军心涣散,战斗力几乎丧失。就在义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意外地在茅岩河一带发现一种神奇的植物。用这种植物的茎叶内服外用,治好了义军的哮喘、刀伤、腹泻、风寒、炎症等疾病,使义军重振雄风与官兵激战长达7年之久。这就是“神茶救兵”的民间传说。
百年后的名医李时珍根据历史记录和“藤茶救兵”的传说。经多方打探,方知此物长于大庸卫之林,别处无。于是李时珍于公元1561年首度进入大庸卫,时逢各大土司之战,饱受战乱之苦,举步维艰,寻,未果。公元1568年,李时珍再入大庸卫,因山林多雨、地势险峻,难以前行,最终弃之。公元1578年,李时珍时年花甲,最后深入大庸卫,寻找神草,其足迹遍布山林、风餐露宿。因年事已高,无法攀缘悬崖峭壁,最终,败兴而归、遗憾终生。
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其间,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但是在搜寻藤茶这种植物时却未能如愿,他三进大庸卫(张家界),三次与藤茶擦肩而过。第一次,因战乱而举步维艰;第二次,逢雨季山险路滑;第三次,因年老体衰无法攀登,最终与藤茶失之交臂。
公元1593,时珍病,招其子于榻前,言:“余此生心愿了之,唯二事终难如愿。一则,书成,却未将上之朝;二则,先人所载,太祖期间,神茶救兵具奇效,父此生三入大庸卫,终不得见,为此生之憾也!”话毕,卒。
李时珍的第一个遗愿在他逝世的第三年实现了,而第二个遗愿将成为永恒的遗憾。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一生“穷搜博采,芟烦补阙”,但在藤茶这种植物上还需今天的人们来拾遗补缺。
“藤茶救兵”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当地土家族山民相沿成俗,祖祖辈辈以此为茶,当地土家族人身体强健,古稀之年的健康老人众多,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和癌症患者的出现,认为是神灵的恩赐,故名“灵芝茶”“神茶”。
1993年林业专家对湘西南次生森林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林业考察和植物标本的搜集工作,发现茅岩河沿岸的这种藤茶。经药理研究证明:藤茶(茅岩莓茶)的黄酮主要成分二氢杨霉素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消肿、润喉止咳、降脂降压、消炎杀菌、抗血栓、抗肿瘤、调节肠胃,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特别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明显。解放军空军医学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鉴定茅岩莓茶是世界上罕见的珍奇食用植物,在中国植物学和《本草纲目》上尚无记载。它的出现丰富了本草纲目的宝库,它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食用植物与药用植物的宝库,茅岩莓茶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瑰宝。
(责任编辑:刘茜)
李时珍
,
战斗力
,
中医药
,
慈利县
,
中国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冥朝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