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心平气和是一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心平气和是一药
[复制链接]
215
|
0
|
2015-11-21 14: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心平气和是一药
时间:2015-06-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温长路
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
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
——《大藏经》
诗词赏析
《大藏经》中的这几句话,说的都是心在人生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心理平衡与药物治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心理疗法的独特功能。在这有限的几句话中,竟用了“无邪”、“宽”、“和”、“平”、“静”、“定”等一连串的词来突出对心境的要求,足见作者心目中“心”及心理疗法的地位之高了。
健康话题
关于心境在人的生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学也有着相同的认识,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已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明确论述。
心与情志
心在中医学概念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被封为“君主之官”,为人身最高的统治者和最大的权利执掌者。血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血起主宰作用的正是心。《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景岳全书·血证》则进一步强调说:“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心对血的这种主宰功能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反映出来,其中用感官可以感觉到的主要是面色、舌色、脉象和人胸部的直接感受。如人的面色红润、舌色红活、脉象平和有力、胸部感觉舒畅,就标志着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如出现了与上述情况相反或相违的表现,相关的疾病就要发生了。若面色赤红、舌色赤红、脉速加快、胸部烦闷,是心火过盛的表现;若面色无华、舌色淡白、脉细无力、心悸心慌,是心血亏虚的表现;若面色深紫、舌色青紫、脉象艰涩、胸部憋闷,是心血瘀阻的表现,多见于心脏的重证或危证。
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独具聪明智慧表现的主要特征之一,而神志的主宰者也是心。“心者,神之舍也”(《灵枢·大惑论》),心藏神;“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心主思。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也有“遇事好好想想”、“要多长个心眼”等口头语。这些话的中心意思都是一个:心是人体主管思维的器官,既要把握全局,考虑身边的大事;又要调控七情的发生与变化,使人在波澜翻滚的思潮中正常生存。心的这一功能正常,人就表现出聪明、理智、敏捷、灵活,健康长寿的机会相对就多;反之,人就会表现出愚笨、粗鲁、迟钝、固执,疾病和灾难的发生率相对就要高些。实践证明,大凡有雄心壮志的人、聪颖灵秀的人、豁达大度的人、善于处世的人,都是有“心计”的;而那些碌碌无为、傻头笨脑、鸡肠小肚、无朋无友的人,或多或少都缺了点“心眼”。很显然,心的这些功能里,包括了大脑的某些功能。把心与脑的一些功能混淆在一起,不能片面理解为古人认识上的局限,更要挖掘其中存在的必然联系。在现代临床上,一些心脑疾患发病机制上的相关性和对心脑疾病同治收到的理想效果,越来越使人们认识到心与脑关系的不可分割性。
情定健康
自古道,君明则国昌,主健则体安。心的生理状态正常,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则发挥有序;心的生理状态出现问题,也势必要影响到全身其他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一损俱损,既符合大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
在心境平和的状态下,充足的心血供应和灵活的神志发挥,使人的五脏六腑处于平稳运行中,人体这个小天地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环境,疾病就很少发生。一旦人的这种平和心境被打破,心理因素造成的机体失衡状态就会立即发生。各种不平静因素形成的兴奋灶不时成为人思维中的优势中心,并不断通过大脑皮层的作用操纵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使人生出多种疾病来。有人对参加高考的考生进行了胆固醇浓度变化的系统测定,发现在高考前一年的平静状态下,其浓度处于最低值;在备考的一年中,处于不断升高的变值;在参加高考的前夜,达到最高值;然后,又逐渐下降。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常表现出山珍海味也难下咽、暖床柔被也难入睡、幽默逗笑也难开心等,由此引发的疾病就在所难免了。糟糕的心境轻则使人食欲减退、大便紊乱、月经不调、头痛眩晕、心慌汗出、失眠健忘,重则形成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病,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于这些由于心境不好造成的疾病,药物治疗是很难奏效的,最好还是通过心理疗法,恢复“思无邪僻”、“行宽心和”、“心平气和”、“心静意定”的正常精神状态,从而达到病去体健的目的。
心平气和在自己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生活中的各种刺激有时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做到心平气和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或者说根本是办不到的。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客观面对现实生活,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烦恼,以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要善于自我克制,要学会自我排解,要接受周围劝说,要尽快解脱困惑。具体方法很多,静的如作画、写字、读报、与朋友谈心,动的如参加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凡是可以转移情绪的做法都可以试一试。而这一切方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自我,只要自己把问题想通了、把道理弄明白了,什么样的疙瘩都能够解得开。其中,包容是很重要的一环,要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对社会的包容,肚里的容量越大,困惑就越少、牢骚就越少,就越可能产生平和之性、平和之心。“心平气和”,对于人的健康长寿来说,确实是再好不过、且无可替代的良药了。
世界著名的长寿学家胡夫兰德说过,人生“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作者单位为中华中医药学会)
(责任编辑:杨敏)
思无邪
,
中医药
,
大藏经
,
中国
,
平衡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雪贝贝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