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从玄奘“五不翻”理论解读中医翻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从玄奘“五不翻”理论解读中医翻译
[复制链接]
257
|
0
|
2015-11-21 2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五不翻”理论是玄奘法师根据自己从事佛经翻译实践所概括出来的五种适宜采用音译的情况,其在本质上是关于音译法的五条适用原则。本文本着“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并结合中医翻译实例进行逐条剖析和解读,以便更深刻地把握音译法适用原则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医汉英音译实践。
“秘密故”原则
“秘密故”是指一些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咒语、密语,应保留其原有的发音不变,故不宜意译而应采用音译。如“陀罗尼”为梵语Dhārani的音译,指佛教中的真言、咒语,其中较为熟悉的观音菩萨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就是一种陀罗尼。比如像《大悲咒》这样的大段陀罗尼,完全采用音译,难免会令诵读者只知其声而不解其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出于保持“神秘性”目的而采取音译是佛经翻译中的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源语信息的传递,因此并不适用于中医汉英翻译实践中的绝大多数情况。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秘密故”原则,它反映出当源语的发音本身具有特定意义时,在翻译时应采取“以音译音”的方式,即进行音译以保留源语的发音。在中医针灸学中,“阿是穴”一词源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可见,阿是穴的命名本身就是依据患者的发声而来的,因此,其英译也应采取音译法译为“Ashi”。
“此无故”原则
“此无故”是指当源语所指代的事物为该民族所特有,其在目的语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并不存在时,应采用音译。翻译过程中最基本和常规的手段是在目的语中寻找源语的对应词进行替代,也就是所谓的对应翻译法,或称意译法。然而,在语际转换中还存在着无对应语的情况,即源语中的某些词汇所反映的事物仅存在于该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之中并没有相同的事物,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用语与源语词汇进行转换,所以需要采用音译翻译法。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融汇了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因此,相比西医学等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中医学包含更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事物和概念,这也是音译法在中医英译领域有着更为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前文所提到的与“秘密故”原则有关的“阿是穴”音译,还是下文将要论述的符合“多含故”、“生善故”原则的阴阳、气等中医词汇的音译,其首先是满足“此无故”原则。
“多含故”原则
“多含故”由于本身叙述比较简短,加之在周敦义的引文中将其转述为“含多义故”,比较容易引起歧义。在已发表的文献中有将此原则理解为“多义词应该音译”的翻译策略,并评论“在一词多义的情况下,有时即使依靠语境也难以确定源语文本所要表达的是何种单一意义或多种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不翻’”。亦有学者以“阴阳的所指和意义会因场合不同而有变化”作为对“阴阳”进行音译的依据。实际上,“多含故”原则的本意并不是“多义词应当音译”。
陀罗尼
,
秘密
,
色彩
相关帖子
•
隐名中的中医
•
解析六味地黄丸的五大秘密(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亮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