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染指于鼎”话鳖之鲜味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染指于鼎”话鳖之鲜味
[复制链接]
257
|
0
|
2015-11-21 20: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鳖,俗称团鱼、甲鱼,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功效。
我国食鳖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一则“染指于鼎”的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左传.宣公四年》载:公元前605年的郑灵公元年的一天,郑国大夫子宋与子家一起上朝,忽然子宋的食指无缘无故地颤动起来,就对子家说:“以前我指颤时,都预示着有异味可尝,看来今天又有好吃的了。”入朝后,果见厨师在杀鼋(大鳖),两人不觉而笑。子家把此事告诉了郑灵公。当鳖烧熟时,郑灵公将鳖肉分食众臣,偏就不给子宋,这本是开个玩笑,可子宋觉得伤了面子,一气之下,不顾一切地从鼎中捞起一块肉,弄得他手指都染满了汤汁,边吃边走了出去。灵公大怒,想杀子宋但又忍住了。不料反而被子宋抢了先,不久子宋便把郑灵公杀掉了。因吃鳖酿成一起“弑君”之祸,听来令人咋舌。于是后世就用“染指”一词来比喻“沾取非应所得的利益”,这也为汉语增添了一则典故。
鳖自古被列为餐桌上的珍馐,吃法多是清炖和红烧。相传,春秋时代齐桓公的近臣易牙,善烹饪,对食鳖颇讲究,他创制了一道名“鱼腹藏羊”的佳肴。鱼者,鳖也。此菜由鳖与羊合蒸,鲜美无比,腥膻全无。据说古人以鱼与羊组成“鲜”字,这道菜在南宋时又叫“鳖蒸羊”,是宫廷名菜。
又因北人以羊为鲜,南人以鳖为美,“鳖蒸羊”可说是集南北鲜美于一盆,被美食家所称道,还名正言顺地成了国宴上的常备佳肴之一。
抗战前夕,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徐州上演《霸王别姬》,全城轰动。演出结束后,东道主设宴饯行,席中有一道菜:一只白瓷盆内几只鳖漂浮在汤上,四爪张开,盆底是块块鸡肉,用筷子一拨,鳖的甲、壳、肉即行分离,食之其味似鸡似蛙;鸡块也酥软如豆腐,入口即化。梅兰芳连食两鳖,赞赏不已。问侍者此菜何名?侍者答:“霸王别姬。”诸客闻之,莫不拍案叫绝。原来,鳖与别,鸡与姬,都是谐音,鳖鸡就是“别姬”,配合得如此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鳖是美味佳品,历来都列位餐桌上的珍羞。但鳖的滋味不在肉,而在鳖甲四周的柔软部分,它下垂似的“裙”,故名“裙边”。味胶质浓糯,不肥不腻,细嫩鲜香,入口常令人回味无穷。相传五代时,一位有名的和尚法名谦光,精于饮食,平时他酒肉不忌,曾说过这样一句:“但愿鹅生四掌,鳖留两裙。”对鹅掌和鳖裙如此倾慕,这位和尚如无丰富的经验和体会,是难以说出这话的。另据《江陵县志》载:宋代仁宗皇帝一次召见江陵县令张景时问:“所食何物?”张回答说:“新粟米炊鱼子饭,嫩冬笋煮鳖裙羹。”好一个“冬笋煮鳖裙”,惹得仁宗皇帝还真羡慕不已。由此鳖裙成为点缀餐桌的一道名菜而享誉天下。史书明载,从明代至清末,皇宫御膳谱中常提到的“水八珍”、“中八珍”中,都无不列有裙边这一珍。
中国人喜欢食鳖,首先在于鳖的滋味极鲜,丰腴,营养也丰富。其次,鳖还当作一种补虚疗疾的佳品。中医学认为,鳖肉味甘性平,它能“滋阴、补虚、调中”,有两大药用价值:一是滋阴清热,一是消肿散结。适用于“阴虚、痨热、骨蒸、痞疾、崩漏”等症。鳖因有“软坚”作用,还是抗癌食品。对于手术、化放疗后处于康复期的肿瘤患者,身体较虚弱的,适当进补甲鱼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常吃鳖对肺结核低热、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及肝脾肿大者也有一定疗效。但鳖重在“补阴”,味滋腻,不属阴虚患者,或胃肠功能较弱者,则不宜多食,补而不当,可能变生他症。鳖吃法虽较多,然补虚宜于清炖为好。
吃鳖还要注意选鳖。清代美食家袁枚认为:“甲鱼大则老,小则腥”,故应选择中等大小为好,滋味属上乘。二是食鳖择季节,冬季的鳖较肥为最好,春秋季也可,质稍次,而夏季的鳖俗称“蚊子甲鱼”,一般最好不吃。经验之谈,值得参考。
保健
,
厨师
,
故事
,
历史
相关帖子
•
白血病是遗传病吗 保健方法有哪些
•
白血病出血点图片症状有吗 保健方法是怎样
•
白血病移植是怎样 化学治疗方法是怎样
•
怎样能得白血病 其病因是什么
•
白血病人可以吃阿胶吗 如何食疗
•
白血病怎样才能治好 如何护理
•
白血病人能吃柿子吗 如何中药调理
•
白血病怎么形成的 如何免疫治疗
•
白血病怎样确诊 如何饮食保健
•
白血病怎么造成的 检查项目有哪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喀喀喀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