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古代医药保健饮品简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古代医药保健饮品简介
[复制链接]
253
|
0
|
2015-11-21 20: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中国古代医药书籍中,记载了大量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饮品,或含茶或不含茶,且名目繁多,有“茶”、“茶汤”、“药茶”、“汤”、“熟水”、“渴水”、“饮子”等等。
茶
茶既是用茶叶制成的饮料,也是某些采用造茶法制成的或如饮茶法饮用饮料(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通称。
原料不是茶叶,但仿照造茶法制成的饮料有槐芽茶、皂荚芽茶等,见《太平圣惠方》等书。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方,均如饮茶法一样饮用,如现在常见的甘和茶、天中茶等。因此“茶”既是茶叶饮料的特称,也是某些代茶品、含茶汤药的借名。上述带有“茶”名的饮料,无论是真茶还是代茶,都具有治疗保健的功能。因此“茶”肯定属于古代保健饮品之一。但“茶”一个字,还不能囊括许多具有同类功效而不以茶为名的其他饮料。含有茶叶的煎液,未必都供饮用,也可用于含漱或外洗。所以,“茶”尚不能概括古代保健饮品内容。
药茶
该词首见于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96“药茶诸方”一篇。其中有方8首。分析这8方,可知“药茶”最早的含义有二:第一,含茶药方。用于治疗疾病而非日常饮用。第二,代茶晶:计有槐芽茶方、萝蘼茶方、皂荚芽茶方、石楠芽茶方4首。虽然这4种药茶并非真茶,且各有自己独特的功效,但是它们都能与茶一样“不计时候服”,也就是具有了饮料的特征。由此看来,“药茶”一名虽然出现较早,也常被后世用来作为某些保健饮料的代称,但其中的“药”字,过度凸显其含药的特点,强调其治疗作用,从而掩盖了其作为日常保健饮料的作用。而且,其中包括的含茶药方,乃治疗所需,并非单纯的保健饮品。因此“药茶”也很难概括古代保健饮品内容。
汤
汤的本义为热水。中医学里的“汤”是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服的一种剂型。但到了宋代,有一类以“汤”为名的方,其服用方法却采用了与茶类似的“点服”法,不拘时服。宋.《萍洲可谈》记载:“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可见北宋时的“汤”是非常盛行的日常饮料。此类“汤”的具体组成,可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10“诸汤”。该卷的汤方没有突出的主治,附在全书之末。其下各方多用甘香之物,并用甘草调味,用量多为细末一钱,采用茶法“点服”,或注明“如茶服”、“不拘时”。这类的汤,正属于保健饮品的范围。如古代著名的保健饮料“二陈汤”、“青梅汤”、“绿豆汤”,都以汤为名。但属于饮料的“汤”,毕竟只占汤剂的一小部分,而且“汤”也无法概括最多用的保健饮料“茶”。所以单用一个“汤”字,还是无法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古代保健饮品的内容。
熟水
与生水对应,即烧开的水。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到唐宋医方,经常可见用熟水送下药物的记载。但在宋、元间,“熟水”乃是一类保健饮料的特称。据元.邹铉《寿亲养老新书》记载:“前朝太医院定熟水,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可见“熟水”曾一度是保健饮料的专用名词。宋元间以熟水为名的保健饮料有沉香熟水、丁香熟水、豆蔻熟水、紫苏熟水等。但“熟水”一名,晚近基本不用,其制作方法也很少有人提起。因此,如果用“熟水”概括古代保健饮品,显然也不合适。
渴水
“水”也是古代一种保健饮料的特称。“渴水”可作为症状,有口渴欲饮水的意思。在《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竹屿山房杂部》等明代著作中,“渴水”也是一种饮料名称。综合各种“渴水”的制作法,可以知道这是一种类似糖浆的浓缩制剂,用时根据情况稀释饮用。大约相当于当今的稀释果汁类的保健饮料。其种类有林檎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杨梅渴水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喀喀喀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