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我国古代最著名女中医--曾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我国古代最著名女中医--曾懿
[复制链接]
356
|
0
|
2015-11-21 21: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远在汉武帝时,就有一个女中医义构,医术比较高明,治疗了很多疑难重病,因此享有盛誉。后来在汉宣帝时,有个女中医淳于衍,医道精深,尤其专长妇科,据说曾给当时皇后接过产,是一位医药兼能的多面手。到了晋朗,著名学者葛洪的妻子鲍姑,跟她父亲和丈夫学习医术,以后就奔波于外,施医舍药,她尤其专长于灸法,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当地群众为了纪念鲍姑,还特地修建了一座三元宫,宫内专门设了鲍姑的塑像供俸。宋朝专治重病的冯氏、专长妇科的汪夫人、精通外科的张小娘子,都是名见经传的女中医。至于明朝善究医理的陆氏、眼科专家彭医妇、走方行医的韩医妇,也是有一定声望的女中医。但在我国古代女中医中最著名的要算是曾懿了。
曾懿,又叫伯渊,是四川华阳人。她生于清朝道光十七年,相当于公元1837年。当时正处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中,曾懿接受了进化论和改良主义思想。她认为国家要富强的话,必须家庭"保康强",国家"强种族",而行医正合此道。所以曾懿在医人医国的思想指导下,深究医理,著书立说,对中国医药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曾懿的思想和学识主要反映在她的著作《古欢室丛书》中。这部丛书由《女学篇》、《医学篇》、《诗词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而谈论医学的主要是《医学篇》这本书。该书写成于光绪三十二年,相当于公元1906年。当时曾懿已经54岁了。《医学篇》一共有两册,是木刻本。上册共4卷。第一卷有脉论、舌色论、温病、伤风,伤寒病论等,第二卷为温病传入中焦治法,第三卷为温病传入下焦治法,第四卷为伤寒治法。下册也有4卷。第一卷为杂病,第二卷为妇科,第三卷为小儿科,第四卷为外科。
曾懿曾得过四次温病,全赖著名温病医家吴鞠通的理论指导方转危为安。因此,她十分祟拜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她自己的著作中很多地方都采用吴鞠通的学说和医方。经过39年的刻苦钻研,曾懿对伤寒和温病的病证及其治法有了十分深刻的体会,所以选了些精华写了下来,这就成了《医学篇》的主要内容。
曾懿往往自己配制方药,用药十分精当,配合非常巧妙,有的还是亲身经历过。比如她32岁时,曾得了阴症喉痹,十分危险,她将上桂心、炮姜、甘草各1.5克,放入茶碗中,用开水冲入,又将有药的茶碗隔水蒸后,将茶碗中的药含上一口,慢慢咽下,总算脱离了危险。后来她就用这个方子治好了不少病人。
曾懿十分重视民间经验。她在院北某地听到一个士兵说,以前他从军到一个地方,得了噎病,能饮不能食,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数日,他到一个集市游荡,走得口渴,又没有茶水可买。只见一个小贩,用一大锅煮鸡十几只现卖、这个士兵实在口渴得厉害,就与小贩协商,买了点锅中鸡汁饮以解渴。不料这鸡汁又浓又鲜,食下即到了下焦,不象从前饮水进食,往往阻于上焦而不入。于是,此兵就连买几大碗鸡汁饮服。以后他常用鸡汤煮粥作为主要饮食,胃膈渐开,毛病也慢慢好了。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曾懿听了以后,用心记住,以后凡遇到这类噎膈症,她就用浓鸡汁,略加姜汁治之,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曾懿还十分重视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如她提出要注意休息,"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气';要多活动,以使血脉流通等等。曾懿生长在封建时代,但医学知识十分渊博,尤其思想很进步。在我国古代既通晓医理,又有行医救国思想的女中医不多,而其中当以曾懿为最出色。
汉武帝
,
汉宣帝
,
多面手
,
高明
,
三元
相关帖子
•
明代李时珍药方戏昏官
•
中医别名“杏林”的由来
•
黄连的故事
•
柏子仁历史典故
•
华佗治咳定生死
•
华佗妙方“医”贪官
•
汉武帝奇遇 老汉长寿秘方
•
南北朝名医--徐之才
•
周汉晋名医--扁鹊
•
气功文化晋代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中药方剂
中医内科
肿瘤治疗中心
羡煞卐旁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