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海外中医的崎岖之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海外中医的崎岖之路
[复制链接]
194
|
0
|
2015-11-21 2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据载19世纪移居马来半岛的华侨就有50多万人。20世纪以来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同时,近代一波波远渡重洋的华工,也使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华人社区。时至今日,世界各大洲可谓无处不有中国人的踪影。
旅居海外的华人,依然保持着故国的文化传统与习俗,中医中药也因此在海外扎下根来。
中医扬威海外
在东南亚,气候环境炎热,致人多病,很多华侨同乡会馆都会组织医药机构服务于侨民。最早创办的中医院是新加坡同济医院。1867年,在新加坡由广东新会人所开的七家商行的当事人有感于华族贫苦群众染疾,缺医少药,于是聚首磋商,在单边街租一间店铺,创办“同济医社”。医社不断发展,1892年建成医院大楼,更名为“同济医院”。在马来西亚有“同善医院”,泰国有“广肇医院”、“天华医院”等,均以中医施济华侨。
而在美洲,中医的影响已经从侨界扩大到当地社会。梁启超在1903年撰写的《新大陆游记》中记载:“华医在美洲起家至十余万以上者,前后殆百数十人,现诸大市殆无不有著名之华医二三焉……所用皆中国草药……售价一金或十金不等,而其门如市,应接不暇。”
中医在异国他乡,是否能适应当地环境和社会呢?华侨中医黎伯概于1900年参加新加坡同济医院会考名列前茅,受聘为该院首席医师。他在新加坡业医40年,著有《中国医学原理》、《医海文澜》等著作。他针对“五洲万国之人,独无阴阳五行”的疑问,论述阴阳五行并非只适用于中国人,同样也体现在各国人民的生活中,只是他们没有用这样的理论去分析,“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耳”;阴阳五行学说之所以在中国发生,与中国地处温带有关。这说明中医理论可以指导世界各地的中医实践。
有的华侨医生还在临床总结方面取得进展,如余初元提出“南洋地属热带常多寒湿之病”,指出:“暹罗卑湿之地,热气薰蒸,多生热雾……人之湿病,多感于此,湿热相搏,乘人之虚,积于营卫,初则不觉其寒,惟见其热,既而不见其热,惟觉其寒。”这些对当地中医辨证论治很有指导意义。说明海外中医认真研究当地的特定地理气候和疾病特点,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
依托国内,同声同气
海外中医的发展,与国内中医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一方面,在学术上,华侨中医机构往往以国内为其依托。象越南广肇医院,1907年由于当地疫症流行,特别从广州方便医院聘请中医邓畅怀、熊干廷前往治疗,疗效显著,“自有方便特派医生之后,西贡(即越南)始准唐医生(指中医)医时症”。很多国内中医药专门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南洋医疗机构考试中名列前茅。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近代中国药材出口大幅增长,药业界指出“主要原因为旅外华侨,生活习惯上,都采用中药的缘故”。海外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药材和成药市场。据回忆解放前省港两地仅丸散出口就年达千万港元。
由于唇齿相依,海外华侨十分关注国内中医药的发展。1929年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余云岫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激起全国中医的强烈抗议,抗议的浪潮也波及到海外。1929年3月17日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医药界集会上,就有香港、澳门和南洋等地中医参加。海外中医还进一步组织社团,从各方面进行声援。
1929年,新加坡华侨名医王爱华、梁少山、曾有源、黎伯概等召集同道举行大会,决定组织中医药界联合机构,以新加坡中医药界的名义向南京政府进行抗议。吉隆坡药商公会也召集雪兰莪中医中药界临时大会,呼应国内的反废止斗争。菲律宾中医中药两界决议“联海内外中医中药及全国公民力争,务求至中央卫生会达取消目的而后已”等。
中国人
,
华侨
,
世纪
,
直指
相关帖子
•
安胎利水汤
•
安息香膏
•
安惊丸
•
安脐散
•
藏经火疗的起源
•
刮痧治疗法
•
中医火疗东渡日本,远播欧洲
•
白血病分多少种 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
白血病完全缓解怎么治疗 还要注意什么
•
白血病应该怎么治疗 患者吃什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雪贝贝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