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杂谈“明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杂谈“明医”
[复制链接]
356
|
0
|
2015-11-21 21: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明医”一词,似未见于早期经典医著,目前刊行的多种中医辞书(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亦未见载述。我翻阅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看到当时的名家严器之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说:“余尝思历代明医,迴骸起死,祛邪愈疾……”,由此可见严氏对“明医”的高标准与严要求,这也是我所看到较早的“明医”词藻。
“明”作为一个多义词,与“明医”相关的涵义如《荀子.不苟》篇说:“公生明,偏生暗。”此处之“明”,当是聪敏、明晰之意,引申义为明察事理的真谛。《老子.三十三章》有“自知者明”的解释,如果联系到一个从事诊疗的医生,寓有通过明晰的辨识病证,能自出机杼、熟练地掌握诊治的要领。汉.司马相如《谏猎书》对“明”字的释义是:“明者,远见于未萌。”联系医学,那就是高明的医生,能够预测病势的发展,反映出“上工治未病”的高水平。这也是从事诊疗的医者,通过不懈努力,积极争取达到的标准。
“名医”与“明医”,一般都能获得社会上的尊重,但二者的现实情况,也有可能是“同中有异”,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等同看待。所谓“名医”,学术临床水平高,在社会上的名望重,这可以说是基本要素和条件,但可能因为有社会、人事、机构、媒体等多种复杂的因素,也可能名不符实;而“明医”则不应有这样的个别情况,“明医”一定是学验俱富,不仅是学理渊深、明晰,更重要的是诊治疾患,在溯因、辨证、论病、施治等多方面,能够心知肚明,治效显著,并富有远见卓识。也就是说,一定是一位高明的医生。这就是我对“明医”的浅释。
回顾我国在历代医学的发展中,也有一些医家将历代名医加以分类的。其中属于细分的如明.李梃的《医学入门》,他在该书的“历代医学姓氏”中,参阅明代新安医家程伊《医林史传》、《外传》等书,将历代对医药学贡献大的名家,分为“上古圣贤”、“儒医”、“明医”、“德医”、“法医”、“仙禅道术”六类人物,共204位。其中的“明医”占98人之多,包括扁鹊、淳于意、医缓、医和、文挚、华佗、唐慎微、王叔和、姚僧垣、巢元方、王冰、孙兆、庞安常、朱肱、陈文中、成无已、张从正、危亦林、倪维德、吕复、熊宗立、虞抟、薛己、程伊等(该书将神农氏、黄帝、岐伯、雷公、伊尹等归入“上古圣贤”类;将张机、皇甫谧、孙思邈、刘完素、李杲、滑寿、朱震亨、汪机、刘纯等归入“儒医”类……)
“明医”二字,在明代较为多见。除上述外,亦可见于明代作为书名的要词,为明.王纶的《明医杂著》、皇甫中的《明医指掌》、贺岳的《明医会要》以及金瑬珂的《明医医鉴》等,说明在明代是“明医”说发展的一个高潮。
中国
,
经典
,
医学
相关帖子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急性白血病治疗费用贵不贵 都有什么样的治疗方法
•
治疗白血病的偏方或者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
b细胞淋巴瘤存活期怎么样 基因会影响b细胞淋巴瘤的存活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得白血病有什么症状 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由于缺乏叶酸引起的巨红细胞性缺血会引起白血病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小孩为什么易患白血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青橄榄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