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中医药与历史、文学、艺术关系密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药与历史、文学、艺术关系密切
[复制链接]
309
|
0
|
2015-11-21 21: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国医学与历史、文学、艺术向来颇有渊源,中医药以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表现自然科学知识的特点,在这个方面得到了突出的反映。中医药的知识以及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不仅存在于上万种中医药古籍中,而且广泛存在于经、史、子、集各部类古籍中。如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诗经》、《楚辞》等,分别记载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尚书》、《礼记》、《春秋左传》、《战国策》、《管子》、《老子》、《庄子》、《论语》等诸子著作也记载了很多中医理论、养生方法和名医轶事等。其后历代历史和文学作品,也都有大量的反映中医药文化的内容。中国的历史典籍内容丰富,体裁完备,形式多样,其中很多内容与中医药有关。如二十六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考证历代各种学术流派的源流,记录当时存世的图书典籍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使后人得知当时的学术概貌,为我们了解古代医学产生和发展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又如,二十六史为名医182人立传,并记载历代的医事和药事制度以及当时与医药有关的人物和事迹。
中国古代医出于儒,医儒相通,尤其宋代以后,儒生多有习医术者,许多文学成就很高的文人墨客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如柳宗元、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同样,也有不少名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在文学上都有较高造诣,如陶弘景、朱丹溪、傅山等;甚至两种身份合而为一,难以分离,如宋代的地方医学教育,即以现任官员中精通医术与文章者兼任医学教师。所以,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词散曲、小说笔记等,都蕴含着大量的医药学知识,其内容或吟咏疾病,剖析病因;或抨击医弊,警戒后人;或药名联句,唱和成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均通晓医药,其诗作多有描写医药疾病者。明清两朝,是中医药发展的巅峰时期,同时也是小说兴起和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很多小说,如四大名著以及《儒林外史》、《镜花缘》、《聊斋志异》等,对中医药文化有大量的描写。以《红楼梦》为例,据统计,书中涉及的医药卫生知识达290余处,5万余字,使用的医学术语161条,病名114种,病案13个,方剂45首,中药125味,西药3种。现代文学对中医药的描写也有不少,典型的如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医药的理论、诊法、病症、药物、方剂、针灸、气功、养生、医药著作与人物等方面都有较为细致的描写。许多医学著作也极富文学色彩,具有中国特色的诗词歌赋体裁,在脉学、药学、方剂、针灸及各科医学著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医学入门四书《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汤头歌诀》、《雷公药性赋》,分别采用了三言、四言、七言诗歌体和赋体。针灸学对歌赋体运用更多,如《杂病穴法歌》、《肘后歌》、《玉龙歌》《胜玉歌》、《补泻雪心歌》等。此外,临床各科著作也有用歌赋体写成的,其中《目经大成》不仅运用了五言、七言、绝句、律诗,还用了大量的词牌,因此颇具特色。大量地采用歌赋体裁用以解说中医药各科知识,使诗歌和医理互融,于是枯燥的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和临床各科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读起来生动有趣,从而帮助读者熟读和记忆。现当代也有不少医家文采斐然,如任应秋《任应秋医文集》、裘沛然《剑风楼诗文钞》、邓铁涛《铁涛医话》、张灿玾《琴石书屋医余吟草》等,或医或文,亦医亦文,颇见儒医本色。
中国传统的音乐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中医药也有密切的关联。如体现中国古代音乐的两大要素——旋律和节奏的“和”与“节”的思想,对中医理论、疾病防治和养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和”的思想对儒、释、道各家学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和”的崇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理念。
自然科学
,
山海经
,
中医药
,
药物学
,
老子
相关帖子
•
白血病治疗前要准备哪些 白血病有什么治疗方法
•
胃淋巴瘤能治好吗 患者要注意什么
•
白血病m2能活多久 怎样才能活得更久
•
白血病如何用中医药诊治 患者能存活多久
•
中医治疗白血病的书籍有哪些 中医怎么治疗白血病
•
白血病的中医药如何诊治 如何预防白血病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低头花已谢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