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中医史上的走方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史上的走方医
[复制链接]
291
|
0
|
2015-11-21 21: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相对于儒医的矜持拘泥,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着比儒医多得多的一般医工、草泽医群体,人们又称 他们为走方医。他们几乎无著作传世,只有极少数依靠儒医的记载才名垂青史,如宋代儒医张杲在《医 说》中记述了走方医三文一贴的草药帮助御医治愈了宋徽宗爱妃嗽疾、牛医治愈欧阳修暴下的故事等等。
走方医没有著作传世的原因有三:一是他们有时故意隐秘其术,为了生存挟技以邀财;二是他们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低下;三是他们大多对其医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虽然他们治病常常“取其速验,不计万全”,但也有“使沉疴顿起,名医拱手”之时,谁又能说小道没有可观赏之处呢?
清代学者赵学敏在专门为走方医正名的《串雅》一书中写道:走方医医术始于扁鹊、华佗,在技术上 们求其全,如扁鹊既是妇科高手,又擅长老年、儿科及一切杂症,华佗更是不用说了。他们“治外以针他 刺蒸灸胜,治内以顶、串、禁、截胜”,“药上行者曰顶,下行者曰串”,“禁”为祝由、禁忌,“截” 是使病嘎然而止。
走方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因此 ,“药有异性,不必医皆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脉有奇经,不必医尽知之,而走医不可不知。”“病有 常见之症,有罕见之症,走医皆习之。”尽管走方医多为国医所不称道,走方医秘籍大多又是口耳相传 ,但作为我国民间医学的传承体系,它不落文字,却也避免了儒医系统的歧义繁杂,有可能蕴藏着原始医学的简洁与直白,很值得习医者深入研究。
中国历史
,
宋徽宗
,
故事
相关帖子
•
人参的传说
•
汉武帝奇遇 老汉长寿秘方
•
讲述明代中医李时珍的故事
•
袁世凯与中医的渊源(1)
•
清代名医--承淡安
•
按摩穴位驱赶困意的方法(1)
•
谁令武则天青春长驻
•
女性经期知多少
•
白血病能治吗 首例基因编辑疗法拯救血癌女婴
•
白血病患者如何进行精神调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