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霍乱转筋型霍乱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霍乱转筋型霍乱
[复制链接]
599
|
1
|
2015-11-23 1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证候表现:《金匮》曰: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
处方:张石顽曰:呕吐泄泻者,湿土之变也;转筋者,风木之变也。湿土为风木所克,则为霍乱转筋,平胃散加木瓜主之。有一毫口渴,即是伏热,凡术、附、姜、桂种种燥热之药,误服即死,虽五苓散之桂,亦宜慎用。(雄)按:张氏此言,可谓先获我心矣。盖仲圣虽立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之法。然上文有头痛恶寒之表证,仍是伤寒之霍乱,故用两解之法,其虽兼表证而非风寒之邪,或本无表证而热甚口渴者,岂可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而徒藉圣人为口实哉。(透彻古人用法之意,是真读书人语,定州杨照藜读。)鸡矢白散主之。尤拙吾曰:肝主筋,上应风木,肝病生风,则为转筋,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也。转筋入腹者,脾土虚而肝木乘之也。鸡为木畜,其矢微寒而能袪风湿以利脾气,故取以治是病焉。
病因病机:刘守真曰:转,反戾也,热烁于筋,则挛瘛而痛。或以为寒客于筋者误也。盖寒主收引,然止为厥逆禁固,屈伸不利,安得为转也。所谓转者,动也,阳动阴静,热证明矣。夫转筋者,多由热甚,霍乱吐利所致,以脾胃土衰,则肝木自盛,而热烁于筋,故转筋也。夫发渴则为热,凡霍乱转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
鉴别诊断:薛一瓢曰:风自火生,火随风转,乘入阳明则呕,贼及太阴则泻,是名霍乱。窜入筋中则挛急,流入脉络则反张,是名痉。故余曰:痉与霍乱,同出一源。但痉证多厥,霍乱少厥。盖痉证风火闭郁,郁则邪势愈横,不免逼乱神明,故多厥。霍乱风火外泄,泄则邪势外宣,不至循经而走,故少厥。此痉与霍乱之分别也。然痉证邪滞三焦,三焦乃火化,风得火而愈扇,则逼入膻中而暴厥;霍乱邪走脾胃,脾胃乃湿化,邪由湿而停留,则淫及诸经而拘挛。火郁则厥,火窜则挛,又痉与厥之遗祸也。痉之挛急,乃湿热生风;霍乱之转筋,乃风来胜湿。(木克土也。)痉则由经及脏而厥,霍乱则由脏及经而挛。总由湿热与风,淆乱清浊,升降失常之故。夫湿多热少,则风入土中,而霍乱热多湿少,则风乘三焦而痉厥,厥而不返者死。胃液干枯,火邪盘踞也,转筋入腹者死。胃液内涸,风邪独劲也。然则胃中津液所关,顾不巨哉。厥证用辛开,泄胸中无形之邪也。干霍乱用探吐,泄胃中有形之滞也。然泄邪而胃液不上升者热邪益炽;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风邪更张,终成死候,不可不知
治则治法:(雄)按:霍乱湿多热少,道其常也。至于转筋,已风自火出,而有胜湿夺津之势矣。余自髫年,即见此证流行,死亡接踵,嗣后留心察勘。凡霍乱盛行,多在夏热亢旱酷暑之年,则其证必剧,自夏末秋初而起,直至立冬后始息。夫彤彤徂暑,湿自何来?祗缘今人蕴湿者多,暑邪易于深伏,迨一朝卒发,渐至阖户沿村,风行似疫。医者不知原委,理中、四逆,随手乱投,殊可叹也!余每治愈此证,必询其人曰:岂未病之先,毫无所苦耶?或曰病前,数日手足心如烙。或曰:未病之前,睹物皆红如火。噫!岂非暑热内伏,欲发而先露其机哉。智者苟能早为曲突徙薪之计,何至燎原莫救乎?以胃液之存亡,决病情之生死,尤为精识。昧者肆行燥烈,助虐烁津,徒读父书,可为痛哭。(道光元年,直省此证大作,一觉转筋即死,京师至棺木卖尽,以席裹身而葬,卒未有识为何证者。俗传食西瓜者即死,故西瓜贱甚。余时年十一,辄与同学者日日饱啖之,卒无恙。今读此论,则医学之陋,不独今日为然也。素园杨照藜识。)杨氏之论极是,余于是年亦日食西瓜,而合家无染病者,即其验也。然是年霍乱,间有误食西瓜而死者,为友人董铸范所亲见,盖宜服香薷之证,误信乩坛之语以致寒凉遏抑而毙也,是亦不可不知,故处方论治非辨证不可。本论第二篇治法西瓜汁证治,有汗频二字最的。(乌程汪曰桢谢城。)王清任曰:一面针刺,一面以解毒活血之药治之。(雄)按:王氏亲见脏腑而善针法,所论皆凿凿可信,非悬揣虚拟可比。虽用药非其所长,而以解毒活血四字为纲,亦具有卓见。
疗法:王清任曰:道光元年,病吐泻转筋者数省,都中尤甚,伤人过多,贫不能埋葬者,国家发帑施棺,月余间费数十万金。彼时医工或云阴寒,或云火毒,余谓不分男妇老少,众人同病,即疫也。(卓识名言。)或曰既是疫,何以芩、连、姜、附亦有或效者?余曰:芩、连效在邪胜之时,姜、附效在正虚之体,亦有服药终不效,必针刺而得愈者。试看所流之血,尽是紫黑,岂不是疫火之毒,深入于营分哉?以疫邪自口鼻由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壅塞津门。(《医林改错》云:幽门之左寸许,另有一门,名曰津门,津门上有一管名曰津管,是由胃出精汁水液之道路。)水不得出,故上吐下泻。初得病时,宜即用针刺尺泽穴,出紫黑血,则毒气外泄矣。盖人身气管周身贯通,血管周身亦贯通,尺泽左右四五根血管,刺之皆出血,皆可愈。尺泽上下刺之,亦可愈。一面针刺,一面以解毒活血之药治之
出处:《(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第一病情篇(篇).热证(章)
原文:《金匮》曰: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矢白散主之。刘守真曰:转,反戾也,热烁于筋,则挛瘛而痛。或以为寒客于筋者误也。盖寒主收引,然止为厥逆禁固,屈伸不利,安得为转也。所谓转者,动也,阳动阴静,热证明矣。夫转筋者,多由热甚,霍乱吐利所致,以脾胃土衰,则肝木自盛,而热烁于筋,故转筋也。夫发渴则为热,凡霍乱转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尤拙吾曰:肝主筋,上应风木,肝病生风,则为转筋,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也。转筋入腹者,脾土虚而肝木乘之也。鸡为木畜,其矢微寒而能袪风湿以利脾气,故取以治是病焉。张石顽曰:呕吐泄泻者,湿土之变也;转筋者,风木之变也。湿土为风木所克,则为霍乱转筋,平胃散加木瓜主之。有一毫口渴,即是伏热,凡术、附、姜、桂种种燥热之药,误服即死,虽五苓散之桂,亦宜慎用。(雄)按:张氏此言,可谓先获我心矣。盖仲圣虽立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之法。然上文有头痛恶寒之表证,仍是伤寒之霍乱,故用两解之法,其虽兼表证而非风寒之邪,或本无表证而热甚口渴者,岂可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而徒藉圣人为口实哉。(透彻古人用法之意,是真读书人语,定州杨照藜读。)薛一瓢曰:风自火生,火随风转,乘入阳明则呕,贼及太阴则泻,是名霍乱。窜入筋中则挛急,流入脉络则反张,是名痉。故余曰:痉与霍乱,同出一源。但痉证多厥,霍乱少厥。盖痉证风火闭郁,郁则邪势愈横,不免逼乱神明,故多厥。霍乱风火外泄,泄则邪势外宣,不至循经而走,故少厥。此痉与霍乱之分别也。然痉证邪滞三焦,三焦乃火化,风得火而愈扇,则逼入膻中而暴厥;霍乱邪走脾胃,脾胃乃湿化,邪由湿而停留,则淫及诸经而拘挛。火郁则厥,火窜则挛,又痉与厥之遗祸也。痉之挛急,乃湿热生风;霍乱之转筋,乃风来胜湿。(木克土也。)痉则由经及脏而厥,霍乱则由脏及经而挛。总由湿热与风,淆乱清浊,升降失常之故。夫湿多热少,则风入土中,而霍乱热多湿少,则风乘三焦而痉厥,厥而不返者死。胃液干枯,火邪盘踞也,转筋入腹者死。胃液内涸,风邪独劲也。然则胃中津液所关,顾不巨哉。厥证用辛开,泄胸中无形之邪也。干霍乱用探吐,泄胃中有形之滞也。然泄邪而胃液不上升者热邪益炽;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风邪更张,终成死候,不可不知。(雄)按:霍乱湿多热少,道其常也。至于转筋,已风自火出,而有胜湿夺津之势矣。余自髫年,即见此证流行,死亡接踵,嗣后留心察勘。凡霍乱盛行,多在夏热亢旱酷暑之年,则其证必剧,自夏末秋初而起,直至立冬后始息。夫彤彤徂暑,湿自何来?祗缘今人蕴湿者多,暑邪易于深伏,迨一朝卒发,渐至阖户沿村,风行似疫。医者不知原委,理中、四逆,随手乱投,殊可叹也!余每治愈此证,必询其人曰:岂未病之先,毫无所苦耶?或曰病前,数日手足心如烙。或曰:未病之前,睹物皆红如火。噫!岂非暑热内伏,欲发而先露其机哉。智者苟能早为曲突徙薪之计,何至燎原莫救乎?以胃液之存亡,决病情之生死,尤为精识。昧者肆行燥烈,助虐烁津,徒读父书,可为痛哭。(道光元年,直省此证大作,一觉转筋即死,京师至棺木卖尽,以席裹身而葬,卒未有识为何证者。俗传食西瓜者即死,故西瓜贱甚。余时年十一,辄与同学者日日饱啖之,卒无恙。今读此论,则医学之陋,不独今日为然也。素园杨照藜识。)杨氏之论极是,余于是年亦日食西瓜,而合家无染病者,即其验也。然是年霍乱,间有误食西瓜而死者,为友人董铸范所亲见,盖宜服香薷之证,误信乩坛之语以致寒凉遏抑而毙也,是亦不可不知,故处方论治非辨证不可。本论第二篇治法西瓜汁证治,有汗频二字最的。(乌程汪曰桢谢城。)王清任曰:道光元年,病吐泻转筋者数省,都中尤甚,伤人过多,贫不能埋葬者,国家发帑施棺,月余间费数十万金。彼时医工或云阴寒,或云火毒,余谓不分男妇老少,众人同病,即疫也。(卓识名言。)或曰既是疫,何以芩、连、姜、附亦有或效者?余曰:芩、连效在邪胜之时,姜、附效在正虚之体,亦有服药终不效,必针刺而得愈者。试看所流之血,尽是紫黑,岂不是疫火之毒,深入于营分哉?以疫邪自口鼻由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壅塞津门。(《医林改错》云:幽门之左寸许,另有一门,名曰津门,津门上有一管名曰津管,是由胃出精汁水液之道路。)水不得出,故上吐下泻。初得病时,宜即用针刺尺泽穴,出紫黑血,则毒气外泄矣。盖人身气管周身贯通,血管周身亦贯通,尺泽左右四五根血管,刺之皆出血,皆可愈。尺泽上下刺之,亦可愈。一面针刺,一面以解毒活血之药治之。(雄)按:王氏亲见脏腑而善针法,所论皆凿凿可信,非悬揣虚拟可比。虽用药非其所长,而以解毒活血四字为纲,亦具有卓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fhrsq
|
2018-11-14 05: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新闻中心
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