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内科
›
邪注大肠型风温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邪注大肠型风温
[复制链接]
338
|
1
|
2015-11-23 19: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证候表现:风温证,身热咳嗽,口渴下利,苔黄谵语,胸痞脉数。
病因病机:此温邪由肺胃下注大肠。
处方:当用黄芩、桔梗、煨葛、豆卷、甘草、橘皮之属,以升泄温邪。若温邪下利,是风热内迫,虽有谵语一证,仍是无形之热,蕴蓄于中,而非实满之邪,盘结于内,故用葛根之升提,不任硝、黄之下逐也。(汪按:升提亦所不任。)雄按:伤寒为阴邪,未曾传腑化热,最虑邪气下陷,治必升提温散,而有早下之戒;温热为阳邪,火必克金,故先犯肺,火性炎上,难得下行。若肺气肃降有权,移其邪由腑出,正是病之去路,升提胡可妄投?杨云:小儿患疹必下利,与此正同。故温病多有发疹者,误升则邪入肺络,必喘吼而死。既云宜清泄其邪,不必专于治利矣,况有咳嗽胸痞之兼证,岂葛根、豆卷、桔梗之所宜乎?当易以黄连、桑叶、银花。须知利不因寒,润药亦多可用,仲圣以猪肤、白蜜治温病下利,《寓意草》论肺热下利最详,学者宜究心焉。
治则治法:大肠与胃相连属,与肺相表里,温邪内逼,下注大肠则下利。治之者,宜清泄温邪,不必专于治利。
鉴别诊断:大肠与胃相连属,与肺相表里,温邪内逼,下注大肠则下利。治之者,宜清泄温邪,不必专于治利。按《伤寒论》: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六)。是实热内结,逼液下趋,必有舌燥苔黄刺,及腹满痛证兼见,故可下以逐热。若温邪下利,是风热内迫,虽有谵语一证,仍是无形之热,蕴蓄于中,而非实满之邪,盘结于内,故用葛根之升提,不任硝、黄之下逐也。(汪按:升提亦所不任。)雄按:伤寒为阴邪,未曾传腑化热,最虑邪气下陷,治必升提温散,而有早下之戒。
治验:忆嘉庆己卯春,先君子病温,而大便自利。彼时吾杭诸名医,咸宗陶节庵书以治伤寒,不知所谓温证也。见其下利,悉用柴、葛升提,提而不应,或云是漏底证,渐投温补,病日以剧,将治木矣。父执翁七丈(忘其字矣,似是立贤二字。)荐浦上林先生来视。浦年甚少,诊毕即曰:是温证也,殆误作伤寒治而多服温燥之药乎?幸而自利不止,热势尚有宣泄,否则早成灰烬,奚待今日耶?即用大剂犀角、石膏、银花、花粉、鲜生地、麦冬等药,嘱煎三大碗,置于榻前,频频灌之。药未煎成之际,先笮蔗浆恣饮之。诸戚长见方,相顾莫决,赖金履思力持煎其药。至一周时服竣,病有起色,遂以渐愈。
出处:《温热经纬》.卷四(卷).外感温病(段)
原文:风温证,身热咳嗽,口渴下利,苔黄谵语,胸痞脉数,此温邪由肺胃下注大肠。当用黄芩、桔梗、煨葛、豆卷、甘草、橘皮之属,以升泄温邪。大肠与胃相连属,与肺相表里,温邪内逼,下注大肠则下利。治之者,宜清泄温邪,不必专于治利。按《伤寒论》: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六)。是实热内结,逼液下趋,必有舌燥苔黄刺,及腹满痛证兼见,故可下以逐热。若温邪下利,是风热内迫,虽有谵语一证,仍是无形之热,蕴蓄于中,而非实满之邪,盘结于内,故用葛根之升提,不任硝、黄之下逐也。(汪按:升提亦所不任。)雄按:伤寒为阴邪,未曾传腑化热,最虑邪气下陷,治必升提温散,而有早下之戒;温热为阳邪,火必克金,故先犯肺,火性炎上,难得下行。若肺气肃降有权,移其邪由腑出,正是病之去路,升提胡可妄投?杨云:小儿患疹必下利,与此正同。故温病多有发疹者,误升则邪入肺络,必喘吼而死。既云宜清泄其邪,不必专于治利矣,况有咳嗽胸痞之兼证,岂葛根、豆卷、桔梗之所宜乎?当易以黄连、桑叶、银花。须知利不因寒,润药亦多可用,仲圣以猪肤、白蜜治温病下利,《寓意草》论肺热下利最详,学者宜究心焉。且伤寒与温热邪虽不同,皆属无形之气。伤寒之有燥屎,并非是气结,乃寒邪化热,津液耗伤,糟粕炼成燥屎耳。温热病之大便不闭为易治者,以脏热移腑,邪有下行之路,所谓腑气通,则脏气安也。设大便闭者,热烁胃津,日久亦何尝无燥屎宜下之证哉?惟伤寒之大便,不宜早解,故必邪入于腑,始可下其燥屎。温热由肺及胃,虽不比疫证之下不嫌早,而喜其便通,宜用清凉,故结成燥屎者较少耳。忆嘉庆己卯春,先君子病温,而大便自利。彼时吾杭诸名医,咸宗陶节庵书以治伤寒,不知所谓温证也。见其下利,悉用柴、葛升提,提而不应,或云是漏底证,渐投温补,病日以剧,将治木矣。父执翁七丈(忘其字矣,似是立贤二字。)荐浦上林先生来视。浦年甚少,诊毕即曰:是温证也,殆误作伤寒治而多服温燥之药乎?幸而自利不止,热势尚有宣泄,否则早成灰烬,奚待今日耶?即用大剂犀角、石膏、银花、花粉、鲜生地、麦冬等药,嘱煎三大碗,置于榻前,频频灌之。药未煎成之际,先笮蔗浆恣饮之。诸戚长见方,相顾莫决,赖金履思力持煎其药。至一周时服竣,病有起色,遂以渐愈。时雄年甫十二,聆其言而心识之。逾二年,先君捐馆,雄糊口远游。闻浦先生以善用清凉,为众口所铄,乃从事于景岳,而以温补称,枉道徇人,惜哉!然雄之究心于温热,实浦先生有以启之也。浦今尚在,因其远徙于乡,竟未遑往质疑义为恨。附记于此,聊志感仰之意云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wgqm9685
|
2019-1-16 15: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岳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