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社区管理
›
一点问题与一些建议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一点问题与一些建议
[复制链接]
2130
|
4
|
2003-4-9 04: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新浪中医在线我曾上过几次,始终觉得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回贴回答问题过于武断。中医因为历史原因,有许多知识以保密或半保密的形式在流传,这些知识在现代看来有些是有价值的,有些是没有价值的,还有一些是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的,对于有价值者当然应大力宣传,对于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的则应尽量避免应用,至于没有价值者,虽不必耗费心力去学习。但作为中医学史的一部分,应该对此部分有所了解,当有人问及或提起时,应给予准确并有理有据的回答,而不是一口否定。例如新浪中医在线有人提起过关于中医方药或针灸可以绝孕(育),及中医各科之间的区别与应用等问题,我看了一些回复,很多信息都不准确,甚或是错误的。这样的回复还不如不回,我若是有此类问题的病人,绝对不会满意这样的答复,同时也会对中医有更多的误解。
而在线开方诊病,则问题更严重,首先,病人若不具备一定的中医常识,问诊单得到的信息便不会准确,而因为病人所处地域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同类疾病会有不同的方子,线上开方诊断,对中医而言可谓舍长就短,根本体现不出中医的精华。新浪中医在线现在看起来好像一个中医版的天涯医院,但中医与西医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线上医疗来看,西医明显优于中医,所以新浪中医在线在开方诊病方面还不如天涯医院。
基于上述原因,建议新浪中医在线以宣传普及中医常识,介绍现代中医研究发展进程,并讲述中医历史源流,人物故事为主。若有病人要求线上诊断开方,则应在现有中医社区中的实际中医从业人员中挑选若干志愿者,经大家考核认定,自拟简历一篇,贴于新浪中医在线首页,(类似编制,但每人均需有习医经历及擅长科目简介),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挑选医生,每位医生只负责自己的病人,不要在线上对其他医生及其病人的诊疗过程进行干涉,有意见建议或欲切磋讨论某些问题,可私下通过邮件或社区论坛解决(这样可避免几个医生为同一病人开除几个不同的方,令病人不知所从。不是每个病人都看得出医方间的“异曲同工之妙”,多半这种情况下,病人会暗骂医生无能或中医无用)。医生间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互相推荐病人,网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医生可通过自己或其他医生的所知为病人指明现实中的求医途径及办法(如某医院,某医生等)。
振兴中医是大家的责任,但每个人应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网上的医生在资格辈分上没有高下之分,大家的目的是振兴中医、普及中医、以及让更多人得到正确的中医诊断治疗。不是神化中医,制造“神医”,为中医打广告。更不是打击西医,同其唱对台戏。所以对明事理的西医及其正确理论要团结并接受,才能令更多人了解中医。中医内部更要团结,不要分派别,要各取所长,医学上是要分对错的,但对与错有理论与实践层次上的不同;理论上正确,未必能实践;实际行得通,道理不一定通顺。理论有理论的作用,实践有实践的好处。理论与实践能结合固然最好,但也不能苛求人人如此,但有一己之长,也已难能可贵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另类医学皆为救治病痛而生;学院、民间、国内、国外都不无可取之处。振兴中医是大事,眼界胸怀都应放远、放宽,意气用事是不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岐黄子
|
2003-4-9 10: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问题与一些建议
需群策群力,大家多提出建议,一起来研究中医之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志一
|
2003-4-9 10: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问题与一些建议
先生所言切中要害,新浪中医在线开版以来基本上是在被动运行,这主要是版主的工作没有做好,一方面是指导思想不够清晰,同时也未能有效地贯彻,另一方面是人员没有组织协调好,值班人员过少,回帖疲于应付。长此下去,流弊会越来越大,希望有更多的同道投身其中,以明堂先生的意见为基础拟定新浪论坛的运作方式,请各位同道发表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4-9 20:12:28
一点问题与一些建议
我若是斑竹,此帖我加精。金玉之言也。
新浪论坛从开版以来,一直抱定“普及中医”的宗旨。在线诊治只是一种交流的方式,不能做为最终的目的。
只是在实施过程中,事与愿违。大家好象都把诊治做为了目的,以至发生许多不快。
普及工作十分具体而烦琐,似乎愿意从事的人不多。我目前只看到长沙居士和歧黄子在坚持这项工作,而且做得很好。
相信大家所知必定良多,只是如何才能表达出来,并让大众易于接受,似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
我一直觉得,大家应该多写一些关于中医的知识,尽可能的通俗易懂,让大家看了就能明白,这才是正途。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在讨论过程中,设法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大众的积极性。应该可以把论坛导入一个良性循环中。
请大家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燕山隐士
|
2003-4-9 22: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问题与一些建议
明堂的确指出了问题所在和解决的办法。我很少回帖,时间紧张是一方面,主要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复合适。可否参照玄隐子在楼下“建议”的思路组织新浪在线的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明堂振衣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