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玉雕国画情怀 博艺人玉雕大师吴红磊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玉雕国画情怀 博艺人玉雕大师吴红磊
[复制链接]
45
|
0
|
2016-8-27 13: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几千年来,中国的玉雕和国画,二者相互影响,又相互传承,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当代玉雕,充分借鉴了国画的创作手法,风格往往气魄宏大,笔蕴流动,粗犷豪放的同时,又兼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玉雕与国画一样,注重内在神似,用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大胆地反映现实生活。而传载这些出色的玉雕技巧与手法的群体——玉雕大师,便是世界了解当代中国传统玉雕艺术的活化石,也是我们重点研究和剖析的对象。
■策划: 曹滢谨 吴典鸿
■采写: 悦心拍记者 吴典鸿
■摄影: 悦心拍记者 韩梦迪
正文
中国人爱玉赏玉的习惯由来已久,从远古的石器时代至今,已有八千余年的历史,这种指尖上传承的古老艺术,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绝迹,相反,越发的繁荣。而玉雕从业群体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前人研究玉雕文化,往往从玉雕内涵和形制上入手。讲到内涵,大部前辈认为,传统玉雕应该有它所要表达的古代文化的元素与气息,从它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气质上解读它。说到形制,大家都认为,传统玉雕脱离不了中国古典的审美情趣,它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意象”和“意境”作为基础的审美范畴。
但今天,悦心拍小编我要讲的关于玉雕文化方面的研究,从另外一个角度入手,从一个博艺人的角度入手,从一个玉雕大师的成长故事入手,从一个玉雕思想家的成长故事里着手,一探玉雕情怀。
在悦心拍石佛寺运营中心,一盏茶水话春秋,那些陈年往事,也随着吴红磊大师的思绪悠然绽放。
琢玉有路方是坦道 初识少年心
初中毕业后,一向沉迷于国画无法自拔的吴红磊,开始捣鼓如何选择自己的求学方向。和绝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不一样的是,他满脑子里都是国画国画的意境符号,用他朋友的话来讲,就是他的脑子被驴踢了一脚,不务学业,满脑子的不切实际。
这倒不是说他非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画家,而是他那天马行空的想法——经常对着石头一发呆就是一整天,总幻想着把它雕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他总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为研究这些石头而生的,天生就该钻进石头缝里研究那道别人不易察觉的玉道。
在那个玉石发展空前繁盛的90年代,南阳镇平的玉石加工势头迅猛,和诸多受身边经营玉石的长辈耳濡目染的后辈一样,吴红磊很早就开启了探索雕琢玉石奥义的启蒙之路。
但苦于求学无门,于是,他狡黠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家表姐夫的独山玉加工厂。据吴红磊回忆,当年表姐夫家的那件独山玉松鹤延年大摆件(通体为绿色,松树上有俏白部分妙雕为仙鹤)让自己流连忘返,一有空闲都要跑过去摸上一阵子,对着发呆一阵子。
每次看到自己跟那件松鹤延年大摆件的亲密接触,表姐夫都是胆战心惊,毕竟这件作品价值不菲,搞不清这小子到底想干啥。被缠了半个月之后,表姐夫决定甩掉这个烫山芋——把他介绍给工艺美老师孟凡涛,教授白描和泥塑。
犹如泥牛入大海,这小子仿佛一夜之间找到了力量的源头,开始了勤奋猛学之路。当时加入孟凡涛老师门下,算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更让吴红磊兴奋的是老师倾尽毕生所学,培养自己,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坚持不懈。就这样,日复一日,白天坚持学习基本美术知识和理论,晚上灯下苦练,苦中有乐。
在孟凡涛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吴红磊在美术方面的基础日渐扎实,师生关系相处融洽,亦师亦友。
一年半后,吴红磊在白描方面略有小成,对线条的准确应用,有了非常精准的把握和认识,直到现在他仍认为白描对自己的琢玉之路影响久远。而泥塑方面的吸收和精彩尝试,对自己的立体感培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圆雕方面,产生的深度感,让人对平面的圆形转换成立体的泥塑感,理解更深刻。
玉路方开苦行道载 艰难见真性
2001年,经孟凡涛老师举荐,吴红磊有幸加入了黄旭老师在南阳的玉器加工厂,进行加工实践操作,主攻独山玉山水及人物大摆件制作(刚开始,黄旭老师负责设计,然后吴红磊负责施工和执行)。
刚开始,吴红磊感觉很困难,对工具不熟悉,再加上自己只是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也眼高手低,经常是对着工具发呆一整天。就这样,这个喜欢思考和沉默的小子,足足盯着工具盯了两个月,才盯出那么一点点感觉。
就在自己才盯出那么一点点感觉的时候,吴红磊留意到了身边的一个人,可以说这个人的做事态度和执着精神,影响了自己下半生,他就是大师兄王少征。大师兄王少征做事一丝不苟,不急不慢,任凭自己全程观摩制作玉货、领悟,不惧被自己多次骚扰、软磨硬泡发问求教。
一有空,大师兄总是鼓励和帮助自己,在自己最困难的那段日子里,劝自己不要放弃。大师兄擅长古典人物雕刻,其中,大师兄制作的一件独山玉《大观园》大摆件作品对自己启发很大,记忆中,那件独山玉《大观园》大摆件整体为粉色调,长约一米六左右,采用深浮雕和镂空雕工艺,刻画了将近三十多个人物。雕有林黛玉依靠在贾宝玉身旁,十二金钗垂钓、采莲、下棋、吟诗作画等嬉游图,亭台楼阁横亘,仙鹤水中戏水,远处白云朵朵,近处假山林立,景象祥和,歌咏林、贾宝的唯美爱情。
当看到这件独山玉《大观园》大摆件成品时,吴红磊心情澎湃,那一夜他想了很多,他满脑子只有一个渴望:我能否也能做成这样一件作品?
对于为何当时有这样一个迫切的渴望,据吴红磊后来坦言,当时为了支持自己学习玉雕,为了让自己买得起做玉雕的工具,父亲拉了一车玉米去卖了一千元,让自己买得起做玉雕的工具。当父亲把这来之不易的一千元交到自己手上时,那一刻,看着父亲沧老的脸,吴红磊矛盾万分,迫切的想要学有所成,尽快帮家里分担一些经济问题。而父亲深知儿子在外学艺不容易,也从未进城打扰,只是默默地支持。
然而,玉雕的道路上,越是渴望成功,道路就越曲折,玉雕之路本来就是一条不平坦之路,自我提炼和心灵净化很重要。吴红磊渴望尽早学成玉雕的心事,黄旭老师也略有察觉。为了让爱徒能够更快的回到学习的正轨,黄旭老师想了一个熬鹰式的培育之路。
一天,吴红磊把黄旭老师交给他的一件独山玉花果山大摆件雕损了,很明显,自己对玉货的感应不够,做得不尽人意。看着爱徒忧虑万分,黄旭老师悄悄地开始了自己的熬鹰式培育计划,可能连黄旭老师自己也没想到,当初自己这个近乎揠苗助长的方法,对以后吴红磊的迅速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黄旭老师看着被雕损了的作品,下了一道近乎苟刻的命令——再做不好,滚蛋回家!
看着老师严肃的表情,吴红磊硬着头皮开始了自我提升的炼狱过程:从此,每晚睡不着觉,查阅大量的玉雕资料和前人作品,看师兄们放在车间的绘画稿纸,不停地临摹和反复修改,寻找更快的解决方案。期间,师兄们无私的提供技术指导和修改意见,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几次,最终,历时一个月,艰难地完成了这件花果山作品的修复工作。当黄旭老师看到修改后的作品时,满脸笑容,吴红磊才意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意识到黄旭老师想让自己摆脱更多来自家庭和现实的束缚,潜心学习玉雕,摒除利益心驱使,进入无我状态,更快的进入状态。
金诚所至玉心初开 漫漫玉人路
2003年,吴红磊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黄旭老师的玉器加工厂,回到了镇平,先后在大师兄王少征和王稷师兄的工作室里实习了两年。两年内,日复一日的实践和反复的探索,日益精进的雕刻技艺和纯熟手法,让他开始对独立完成玉雕设计和制作,有了更强烈的渴望。
当时,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再加上忧修缮了房屋,欠了一些外债,父亲年纪也大了,吴红磊意识到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支柱,自己要更快地为家里分担一些经济压力,迫切的想出来创业。看着自己的师弟家里压力越来越大,师兄们也打心里支持他这个想法。
2005年,怀揣着不到两千元的创业资金,吴红磊踏上了亦商亦工的创业之路,自己买料,设计,加工制作,找渠道销售,一个工作室能做的每一个环节,吴红磊自己一个人全部扛了下来。后来每每想起当时那个激情勃勃的创业时代,吴红磊总是心情澎湃不已,总觉得最辛苦的那几年,是自己一生中最幸运最充实的时光,很庆幸自己没有虚度光阴,在生存和发展的夹缝中,拼出了一条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的有一天居然能够成功的平坦玉道。
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由于自己对买料的行情不是很了解,经常是逛几天,多看少买。当时创业资金不到两千元,看上的好料子又不敢买,钱不够,考虑到价格,只能选择巧买料子。那时候只能是勤能补拙,每天天一亮就去跑市场,看料子,有时候一个星期下来才敢下手买上料子。
记得有一次,在独山玉矿的一个农户家里,吴红磊发现了一块十几公斤的黑白相间的独山玉料,卖家坚持800元才肯出让。吴红磊当时所剩的资金已经不多,自己是好说歹说,软磨硬泡,战术迂回后抄,恨不得一下子把三十六计全部使完,立刻把这块好料子拿下来,但卖家还是坚持不让价。就这样,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最后,卖家看着大汗淋漓的吴红磊,看着他因为这块料子几夜睡不着觉红通通的眼睛,被他这种质朴的玉雕人的诚意感动了,依依不舍地把料子交给吴红磊。当吴红磊接过这块料子的时候,他异常的珍惜这块来之不易的独山玉料,最终通过自己的创意设计,做出了一件独山玉东坡品茶大摆件。
幸运的是这件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刚描上线条,还未完成,就被一个路过工作室的玉货商人看中了,当场下以1700元货价下了定金,预定了这件作品。收到下定后,吴红磊花了十余天的功夫,争分夺秒地跟时间做赛跑,最终完美交货,当客户看着精致而大气的东坡品茶摆件,欣喜若狂地抱走摆件。看着客户一脸幸福的表情,吴红磊感觉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快事,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能够为玉雕做点有用的事,自己前几年所学的东西没有白练。
多少个记不清的深夜里,有个少年因为家里经济的瓶颈,彻夜难眠,对着发黄的灯光摊开草纸对着窗外的月光沙沙作画,心里的苦叹总是化为纸上雀跃的墨迹。
多少个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的黑夜里,有个少年因为思念父亲的不易,辗转反侧,对着手里总会抚平自己伤痕的大量前人的绘画作品图册,独会领意,忘记自己,忘记时间,忘记压力。
……
这一切,在这一刻,化为欣喜,化为甜蜜,化为幸福,化为看得见的记忆。
2006年,吴红磊的工作室开始面向社会招募了弟子,开启了规模化做玉雕之路,那一年,在玉货创意设计方面,吴红磊大师坚持精耕细作,设计了不少被行业内朋友称之为良心佳作的精品玉器摆件。
2008年,吴红磊大师携手玉之魂珠宝,加快了发展进程,迅速把自己的创意风格的玉货,卖到全国各地。那一年,生意做得异常红火。
以玉会友攻玉有道 厚德博艺人
在吴红磊大师多年的玉雕生涯里,有一条准则是他获得广大客户敬重的,只要是他经手的玉货,一定要达到客户满意,满意了才有资格跟客户谈工价,只看出品品质议价。做不好,不收钱,也不耽误朋友时间。善良朴实的吴红磊,也经常帮朋友们修改玉货,只要朋友们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他都会义无反顾的提供帮助。
2010年,有个做客户,有件玉货卖给一个朋友后,朋友把这件玉货拿去送礼,结果收礼的女主人失手把这件价值不菲的玉货打失掉地上了。为了修复这件误手受损的玉货,朋友委托该客户前前后后找了很多家玉雕工作室帮忙修复,结果不尽人意,渐渐地,收礼的一方还以为是朋友不够尽心,为此结下了怨,双方弄得很不愉快。
吴红磊大师从朋友那里知道这件事后,主动联系了这名客户,前后免费帮忙修改了2-3次,最终女主人十分满意,挽回了朋友的友谊,最让人开心的是通过这件事后,女主人还特地让朋友带她到客户的店里,前后又购买了一百多万元的珍品玉货,让客户的生意做得更好。
助人为乐,让自己开心,也让朋友受益,诸如此类的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例还有很多,从吴红磊大师的朋友那里,悦心拍小编也了解了不少。每当听完这些故事后,小编都忍不住迫切地想一睹吴红磊大师真容,看看这位喜欢助人为乐的大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煮完最后一壶茶水,吴红磊大师收起了那段回忆,开始了自我剖析:
很多年,不少朋友都问我,能把做玉货做得好的诀窍是什么,我想说的是,玉雕之路上本无任何诀窍,有的只是平淡的不断改良和创新。创新是基于传统文化基础的,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我们所能做的是改进玉雕的处理手法,不能丢弃传统民族文化中灵魂性的传承。
对于创作理念,我认为先宏观,后微观,是比较务实的一个做法。玉雕作品想要达到整体的协调美,必需心有大格局,再有相关手法来表现和细化,宏观代表形,微观代表象,二者相互结合,彼此呼应,相互点缀,相符相称,才能达到生动形象,超乎自然。
我们的作品,主要是将国画中的笔功,转化为玉雕中的刀功,把山水中的皴法理解和充分利用,让作品更加生动,更逼真,更具艺术感。
以前的山水作品,主要是以仿古山水为主,仿国画风格为主,现在我们的山水摆件作品力争与时俱进,借鉴现代山水的创作手法,充分吸取彩墨山水画的处理效果,使其更具现代感,更具表现力,更加立体有空间维度感,更有震撼力,紧跟当代都市人的时尚审美观。
后记:当代玉雕作品的构图往往吸收国画的创作手法,充分借用国画的技法,强调对国画创作手法的理解、运用。国画的创作手法在玉雕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起着塑形定形的作用,它还无时无刻不在表现作者的个性品德、人格修养和思想感情。从传统国画中汲取玉雕创作养分和灵感的玉雕大师中,吴红磊大师无疑是用功和倾入情感最深的一个,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师能够在玉雕创作上的研究取得更多突破,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唯爱航哥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