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创业团队,如何找一个行业符合又有政策扶持的园区

[复制链接]
查看30 | 回复1 | 2016-10-31 1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觉得汉语真的是博大精深。我感受最深的不是各种段子,而是法人这个词。法人,简言之,法律意义上的人,也是一个企业的代表。和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个人在社会上遇到的事情,“法人往往也会遇到”。比如说“房事”。
    创业是这两年的热词。不知道创业是如何定义的,如果说创业指的是想到一个点子,或者凭靠一门技术,立马就成立一个公司了,立马就大赚特赚了,立马就荣升为老板总裁了,那么,我不是。说说自己的经历。
    先说个人生活,在深圳这个城市,我统计了一下,我一共搬过八次家。从集体宿舍到城中村,从地下室到单身公寓,我都住过。八次搬家,都是十年之内完成的,也就是说平均一年要搬家一次。才最终在深圳有了一个小户型的窝。
    作为一家小公司的法人,公司搬家也超过五次。最初是在居民楼,之后是工业区,办公楼,总之,五次只多不少。为什么要频繁搬家呢?因为就像你想给妻子和孩子打造一个理想的家一样,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安放企业的“家”?
    最开始我们公司做线下培训,然后做在线教育网站,现在主要从事教育类APP的开发和运营。我理想中的企业的家,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符合我们的行业定位,移动互联网;要有政策的扶持,包括金融的,政府的;还要靠近智能机的生产单位,方便交流沟通;当然,要便利员工,包括交通、办公服务等。
    也就是说,给企业找这样一个家,要综合考虑位置、园区定位、服务品质、园区获得的政策支持。当然,可以让中介帮忙,租房要交钱,对于依然是一家小公司来说,不划算。不过,也可以借助一些互联网租房平台,我是通过园租租找到目前的办公场所的。地址在南山区,一个互联网创新园区,园区企业多是电商、游戏、互联网广告之类的。因为该园区入驻之后,物业方可以协调为公司联系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补贴、政策扶持,甚至风投,其实,后者是吸引我的一个点。这个家,虽然不能完全符合理想中的“家”的要求,但是基本满意吧。
    总之,伤筋动骨一百天。企业搬一次家,就是一次伤筋动骨。所以,不妨提前就为企业找一个好家、稳定的家,对于创业的团队来说,尤其应该如此。毕竟,你是法人,一家之主,就应该有一家之主的责任和担当。
芬芬富S | 2016-11-2 22: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就好比论坛的明灯,楼主就好比论坛的方向,楼主就好比论坛的栋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