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丝路女神”风采大赛——一场制造平民网红的盛宴

[复制链接]
查看55 | 回复0 | 2017-1-25 19: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周丽

     引语:美娘科技CEO杨牡丹:我想用一场比赛,来纠正人们对于网红的偏见!

     在高校刚刚放寒假、人们正准备迎接鸡年春节的时候,一场网络大赛的参赛信息,正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扩散。
     由浙江新视野教育文化研究院和美娘APP主办的首届国际“丝路女神”风采大赛,其对外宣布的目的是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选拔形象代言人,但在选拔细节中,记者发现了一些特别的信息。
     首先是,这届比赛参赛对象是16-25周岁的女性。这一年龄段也正是目前网络上最活跃的女性群体。
     其次是,这届比赛海选入围的人数高达2000名,显示了主办方希望更广范围参与的强烈意愿。
     还有一点很特别的是,主办方在组织比赛的同时,也为这些参赛了规划了多种途径的发展路线,比如成为国际贸易形象大使、企业形象代言人、签约模特经纪公司、影视公司等等。
     从比赛的规划,可以看出主办方对赛事的期望:参与的广泛性和选手发展的多样性。
     而此次比赛对于优胜者的奖励力度也不容小觑,大赛冠军可以获得价值10万元的实物奖励,比赛前6名还可获罗马尼亚教育文化交流的奖励。
在网红现象遍地开花的“后网红”时代,仍有企业花如此大的精力去组织一场网络“选美”比赛,不禁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为此,记者专门电话采访了 美娘科技CEO杨牡丹。
     杨牡丹第一句话就表示,美娘希望通过这样一场比赛,颠覆目前互联网社会对“网红”的既有认知。
     杨牡丹认为,目前网红现象虽然火遍互联网,但也存在着许多不正常的现象。
     一是过于肤浅。指网红走红的方式,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或者秀一些低水平的才艺,便能走红,显示了整个社会的低层次审美。
     二是过于物质。“打赏”是目前年轻人追捧网红的主要方式,网红与受众之间缺乏精神、文化及知识层面的交流,基本只是一种浅显的物质关系。
     三是社会对于网红的偏见。可能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人们将“网红”与一些不良现象联系在了一起,比如拜金,比如低俗,等等。而追求网络成名的年轻人也往往被人视作“不务正业”。这些都是对网红现象的误读。
     而杨牡丹表示,本届国际“丝路女神”风采大赛,将争取更多的知识女性参与,办成一届有文化力量和精神追求的赛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比赛将更强调参赛女性的人文魅力,而非注重外表。
     杨牡丹认为,每一名年轻女性,都有“女神”的一面,都会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与人生感悟,但是由于社交范围的局限性,这些女性特有的优点难以在现实中得到展现和认同。如果能把她们“女神”的一面展现在网络上,势必能得到更大范围的亲睐与追捧,也将为她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
为此,美娘APP将利用其在高校中强大的影响力以及面向国内2800多所高校的网络推广渠道,进行深度推广,吸引在校女生积极参与比赛,同时也争取更多“社会网红”的加入。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数家欧洲国家驻华机构的支持,届时将推介欧洲高校的女生加入风采大赛,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网红赛事。
据悉,首届国际“丝路女神”风采大赛目前已准备就绪,将于春节前启动海选,共将产生2000名“丝路女神”入围者进入初赛。

     (转载自:北京财经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