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类似的歌唱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类似的歌唱
[复制链接]
33
|
1
|
2017-2-7 13: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谈到这一段话,不禁令我思绪飞奔,索尔仁尼琴对他的俄国故乡是怀着浓重乡愁的。
他的“下着大雪的故乡”曾是他忧思和呐喊的起源,对着他的人民和国土,索尔仁尼琴
有着浓郁的血泪和感情。由于他的流放,他对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也就有了特别的关爱和
同情。
他的流放,隔断了他对故国的联系,也正是他的流放,使他的同情与关爱自俄国的
土地扩散,用明亮的巨眼注视世界,使他从“俄国的索尔仁尼琴”成为“世界的索尔仁
尼琴”。
很早以前,我就喜欢俄国的文学,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河夫、高尔
基、果戈里等人的作品;甚至到帕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的作者)、索尔仁尼琴,
我觉得俄国文学有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是由一片辽阔的土地和忍苦的人民所孕育
出来的。
他们共同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有一种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有正面的理想主义
气质。
虽然在那个苦寒的土地上,文学艺术家不时受到挫折,他们却总是像巨树一样,站
立在最寒冷的土地上。尤其是从十八世纪以后,俄国的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更是天
才辈出,闪炽着星星一样的光芒,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人和土地
的热爱,充满了强烈的乡土恋情。
一个人的故乡能给他以后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背景,我觉得读俄国文学家的作品最能
感受深刻。以前阿·托尔斯泰在巴黎流亡时,写出(苦难的历程)和《彼得大帝》,现
在流放在美国的索尔仁尼琴写出《古拉格群岛》、《癌病房》、《一九一四年八月》,
都是对他们国上热爱的记述和苦难人民的呼声。
他们强调真正的俄罗斯,那是他们成长地方,一个落着大雪的故乡。由于他们永不
丧失的正义与良知,使俄国文学长久以来就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学灵魂的一部分。
曾在劳改营度过八年岁月,在流刑中罹患癌症幸而未死,最后被流放的索尔仁尼琴,
到今天他还热烈的爱着他祖国的土地、森林和人民,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上,为他的
同胞奉献生命。
我觉得这种对故土的怀思,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家国情味,正是文学中最可
珍贵的品质,“苦难能造就有节操的灵魂”,生在现代的中国人让俄国的大地文学作品
不能无感。
国有一首动人的民谣,它是这样歌颂它的土地和苦难:
贝加尔湖呀,
是的母亲,
她温暖着流浪汉的心,
为争取自由挨苦难,
我流浪在贝加尔湖滨,
为争取自由挨苦难,
我流浪在贝加尔湖滨。
中国过去的民谣也有许多类似的歌唱或悲歌,可是为什么中国经过这么长期的苦难,
竟没有能产生与俄罗斯文学一样博大的近代作品呢?
推荐阅读:
http://www.jianghgroup.net/7fd804/i49431/87g9eg/623330.html
http://www.yinxiangzhuti.net/0851ei/edf969/277dfg/62303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黎助炭
|
2017-2-10 05: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擦!我要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yjsskggw001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