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怎样自学中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怎样自学中医
[复制链接]
47
|
0
|
2017-3-16 15: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爱好者零起点学习之我见
如何学中医?尤其是作为一名零起点的中医爱好者到底应该如何学习中医呢?我相信这一直以为都是困扰大家的问题。为此很多人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包括我自己。现在我就把我自己从开始学习中医到现在的经过和感悟来讲一讲,希望大家能花几分钟时间耐心的听一听,算是给初学中医的爱好者们一个借鉴,以免重复我们的弯路。
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几年前因为喜欢中医就和两位有共同爱好的好友一起参加了某市卫生局为零起点中医爱好者举办的中医学习培训班,其中课程倒是学了不少:《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可是在最后的见习阶段才发现自己学的这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连中医的门都没入。
基于这种状况,几位一起学习的同学继续报名了更深入的培训班学习,看了他们发下来的教材都是全国高等中医药学院规划教材,比如《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学》等。在翻看这些教材的时候似乎感觉总有西医的影子在里面,因为这些教材都是根据西医的标准来量化处理的,这种西化的中医药教材学完了难免要走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老路子。虽然我不否定西医也不否定中西医结合,但是我的初衷就是要学我们中国的传统中医学,慢慢就觉得参加这种培训是浪费时间。
后来在一位老中医的指点下,买了许多中医经典:像《汤头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还有李可老中医鼎力推荐的彭子遗书《园运动的古中医学》等等。利用业余时间仔细地逐一阅读。可是刚刚读了几页书问题又来了,书上内容有许多是看不懂的,我相信这一点是许多自学中医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于是就上网查搜索引擎或者去请教中医的业内朋友。这样不但不便于学习,最主要是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而且学习中医必须要结合分析病例,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更深刻地理解所读的经典。可是哪里去找真真实实的病例呢?这也是自学中医的爱好者不能避免的如何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问题,而且即使有病例,从哪里切入以及自己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还要去请教别人,所以学习中医必须要跟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老师指导的学习是举步艰难的,而且容易形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循环。读书遇到问题时也许会百思不得其解,但是老师一句话可能就茅塞顿开。
我是有福之人,后来经朋友介绍有缘接触到了一本名为《九极中医》的书,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解开了我以往学习中医的所有难题。。《九极中医》从太极一气生万物的角度出发,以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和历法知识为理论基础,初步诠释了天人相应的关系;并通过天地四时的气团运动规律构建了“九极时空模型”,以此反映阴阳五行气团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一一对应关系;重在对人所应时空各层级信息的分析,从而诊断出病因、病机、病位及素体特质等形成了天人相应的“点对点”靶向诊疗理论体系,实现了“一时一法,一人一方”的精准医学模式。
在药理药性方面九极中医则从药物的自然物候到生长特性出发,以干支属性为点为线建立起类似直角坐标系的药物模型,借此演绎出每味药物禀天地自然之气所形成的、特有的、唯一的性味与功效并用干支理论而归纳出药物的功效及药食禁忌等,并且在药物的配伍及用量上也是结合太极理论,这些内容在九极中医的系列丛书《九极药食论》中有具体介绍。
比如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很多慢性病例如心律不齐、肿瘤、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敏性鼻炎及三高病人等等,西医大多都没有好办法彻底治疗,甚至达到临床的治愈效果都不乐观,这些病在经方中都有相应治疗的方剂和经方家的经验,但同一病中不同的人又有无数不同的变证,同一位病人治疗过程中又有不同的传变,所以套用古人或者专家的方子只能治其标而不能治其本、治其表而不能治其里。那么九极中医是如何来诊治的呢?九极中医依据“一时一法,一人一方”的点对点式的精准用药治疗方式能真正地达到表里同治标本兼顾的效果,这些在九极中医的案例中都有反馈。
综上所述九极中医不仅将天人相应整体观落实到临床上,而且具体贯穿于理法方药当中,尊重个性差异,专于个体化治疗从而摆脱“千人一方、万人一药”的“一刀切”治标不治本的套方思维带来的弊端。
可以说九极中医是集传统中医之大成,开干支药食理论之先河,是独成体系的中医治疗模式。对于零起点的初学者来说只学习九极中医就足够了,其他中医经典书籍作为辅助学习即可。
不仅如此在以前学中医所遇到的许多不能解决的疑问也能在九极中医中得到完整的解答,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初培训班请了一位医药大学的老师为我们讲课时曾经提到:“脑肾相济,在下为肾,在上为脑,虚则皆虚”, 我问过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说是《医碥》记载要我记住就可以了,可是这个问题一直纠结了我很久,问了几位其他的教课老师也没得到答案。接触九极中医以后在书上找到了确切的答案:甲木类脑藏于亥,丁类肾阳肾气,壬类肾阴,丁壬合化木,故脑肾相济。(不明白的朋友可参考《九极中医》,书中有详细阐述。)
中医来源于生活,是我们的祖先长期不断总结的经验及智慧的结晶,而九极中医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当你留意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你会发现九极中医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看到听到的所有现象无论是潮涨潮落还是花开花谢都能用九极中医理论来诠释。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都知之甚少,许多想学中医的人刚开始接触这些,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很难学的明白,最终学习就会不了了之。
九极中医的学习模式是循序渐进的,零基础的朋友进入九极中医的“大家庭”后,根据九极教材,首先培训的是干支知识,然后是藏象知识。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每天群体中会发布一个病例,大家根据自己所学对病例进行分析并拟方,落实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后由老师给出学术参考方并点评讲解,每天都在温故而知新的进步。
九极中医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QQ群聊讨论,有语音视频讲课,有呱呱滚动课件,还有YY语音学习,而且将不同基础的人划分不同的学习群体,有新生群、特训营、自助群,还有更高层次的阶梯群和精英群。所有这些群体里的讲解,辅导都是免费的,大家辛苦义务付出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学好并弘扬九极中医,让传统的中医文化能够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人。
这就是我学习中医的基本过程和一点点的感悟及浅识,希望对想学习中医的朋友能有帮助和启发,希望你们在学习中医的路上能少走些弯路。我也期待能够有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加入我们的学习阵营,能真正的学习并运用好九极中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更新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