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中付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概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付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概况
[复制链接]
131
|
1
|
2017-11-2 18: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目前,国内主流的移动支付产品分两类,一类是基于银行卡的NFC支付类产品,另一类是基于线上交易发展而来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前者商业银行深耕多年,后者则是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并在线下市场迅速铺开。
中付支付:商业银行面对竞争主动变化谋求发展
(1)结合芯片卡迁移积极推进NFC支付产品创新
NFC支付核心是将银行发卡数据下发写入手机中的SE安全载体中,从而实现以手机替代卡片,交易环节沿用现有POS等消费模式及现有清算网络和规则,本质还是以银行卡为基础。根据SE所在位置不同,大体可分为基于SIM卡、SD卡和全终端模式。2011年,部分银行开展了基于电子现金应用的以“苹果皮”、SIM-PASS等异形卡为载体的创新尝试,经过SD卡模式的曲折探索,2013年6月,中国银联联合中国移动以及主要商业银行发布了基于NFC-SIM模式的移动支付产品,同年11月中国电信也与主要商业银行发布了基于NFC-SIM模式的移动支付产品,应用上主要为电子现金应用。整体上,受理环境、产品体验以及产业链多、参与者利益纠葛等问题,导致上述NFC支付产品迟迟未形成品牌效应及较大的市场交易规模。
2014年苹果公司率先在美国市场推出基于全终端模式的移动支付产品ApplePay,该产品在硬件及软件上将移动支付的体验大大提升,一是硬件与操作系统相结合,使得写卡速度、刷卡感应等各个产品细节均得到了提升,二是账户应用上引入EMV国际标准组织的支付标记化(Tokenization)的概念,由联机交易取代电子现金的脱机交易,同时利用映射Token实现了多层次安全管理及多场景的安全隔离管理,安全性及体验性得到了大幅提升。2016年2月,ApplePay在国内推出后,市场反应超出预期,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NFC支付的热度,发卡量及交易量远远超出前期产品,同时三星、华为等手机及可穿戴设备厂商纷纷跟进,推出全终端模式的移动支付产品,从2月至9月,SamsungPay、HuaweiPay、MiPay陆续上线发布,商业银行自主模式的HCE产品也发布上市,同时其他手机厂商、硬件商以及运营商也在开发相关产品。
(2)正面交锋主动布局二维码支付
随着市场二维码支付的不断升温和监管政策的逐步清晰,商业银行及银联在积极发展NFC支付的同时,开始主动布局二维码支付,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正面交锋。
经过多轮调研及内部充分讨论,2016年8月支付清算协会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同年12月,银联正式发布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应用规范,为商业银行发展跨行通用的二维码支付奠定了产品规范基础,主要商业银行陆续启动了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建设并相继发布了相关产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二维码支付在产品功能上类似,支持B2C支付收单以及C2C的转账付款,同时覆盖正扫及反扫模式,商户侧完全复用现有的线下POS商户收单清算网络,实现了商业银行之间二维码支付的跨行通用。
中付支付:支付机构携线上优势强势布局线下场景
第三方支付行业形成于电子商务行业的资金流动需求,早期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是承担为买卖双方提供信用担保的角色,通过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使汇转款项实现可控性停顿,促使买卖双方建立起信用,达成一致意见,实现资金流转。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壮大,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直连方式逐渐接入了国内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实现了跨行身份认证鉴权及扣款,同时积累了大量的个人客户。线上商户相比线下商户具有数量少且交易份额高度集中的特点,通过对主要线上商户收单服务的接入,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占据了主要线上市场份额。庞大的个人端客户规模、占据主要线上收单商户市场份额、天然的跨行清算通道,加上其灵活的经营模式,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上市场逐渐形成了巨大的竞争优势。随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通过二维码支付的模式积极布局线下场景。
第三方支付机构无实体网点以及银行卡,线下网络的建设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及时间,而二维码载体的属性很容易与第三方支付以账户为中心的模式相匹配,这使得二维码成为第三方支付从线上向线下市场拓展的切入点,二维码支付本质即是通过线上交易通道实现了线下收单场景的覆盖,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一是适用场景广。二维码支付既覆盖了餐饮、商超、百货等传统的线下商户的B2C收单,又通过C2C转账交易模式包装成小微商户的收单,覆盖了个体零售店铺甚至于水果摊、早餐铺等传统收单无法介入的小微商户市场。此外,还支持传统线上商户形成订单后生成付款二维码,通过手机端跨屏扫码完成支付。二是接入门槛低、成本低。对于个人端客户而言,二维码对于手机要求很低,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均能有效支持,且产品使用简单,交易成功率高;对于商户而言,小微商户直接打印收款二维码桌牌即可,无需任何硬件投入;普通或大型商户则受二维码支付收单费率低于银行卡收单费率的驱动,也愿意积极接入。
商业银行原本线上线下收单市场不同收单费率设置、商业银行之间的充分竞争以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近乎免费的低廉通道接入成本形成了有利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二维码支付的外部环境。凭借产品优势和有利的外部环境,再加上“双十二”打五折、收银员补贴、商户补贴、“奖励金”补贴等强有力的营销推广手段,越来越多的个人客户开始在线下不断使用二维码支付,继而驱动越来越多的商户接入二维码支付的收单,二维码支付滚雪球式地在线下市场全面应用铺开。
随着二维码支付的持续升温,市场上出现了多家标准的二维码支付产品,银联及商业银行是一个标准,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均是独立的标准,不同标准的二维码在系统接入方面提高了商户的门槛,在前台摆放等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为降低商户接入成本,聚合支付应运而生。
早期的聚合支付主要由第三方公司承担,产品模式主要是前端帮助商户将多码合一,为客户直接展示一个二维码,后端实现与多家支持二维码支付的机构接入,根据消费者使用的不同二维码支付应用,将交易路由至不同的二维码支付机构;商业模式上通过收取一定的收单手续费分润作为利润。为避免传统收单商户流失,维护商户关系,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商业银行也开始逐步开展聚合支付业务,为商户提供多二维码支付的收单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eah6603
|
2017-11-21 17: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秀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da888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